【香港山人.陳志安2】愛長程急走創辦旅行隊 首次活動行蚺蛇尖
陳志安是行山界的前輩,也是資深的行山領隊,創辦過旅行隊。
被視為香港旅行隊先驅的「庸社」在1967年暫停出隊,各方山友出走,紛紛另立門戶,其中陳志安翌年創辦「白象旅行隊」,探索長程急走的挑戰性路線,首次活動已經是攀登蚺蛇尖兼走長咀、短咀!
「六七暴動」是香港行山界的分水嶺,當年規模最大及歷史最悠久的庸社決定暫停出隊。引述自《香港本土旅行八十載》記載,有庸社老行友稱,在動亂的上半年暫停活動,下半年才恢復活動。
在60年代跟隨庸社行山的陳志安說:「庸社不搞,如何是好?當時有行友,他是紅磡聖匠堂,有個牧師找他幫手為工友搞活動,搞個『工遊會旅行隊』。你要行山,你要找熟路的人才可以,所以找到李君毅先生幫忙設計路線,不是個個星期行,而是間中去行。當年,李君毅先生看得出,行山有得搞,他很有頭腦及眼光,我就純粹跟住庸社忠旨義務幫手。」
回憶李君毅創「山海之友」
李君毅是香港旅行界的殿堂級人物,在1967年創立「山海之友」旅行隊。陳志安續說:「李君毅成立山海之友,第一次的路線是『九塘連走』,行香港島的9個水塘,他代辦交通,只是幾元,但那時生活困難,幾元都幾多錢。但出乎意料之外,9架旅遊車全滿,幾百人參加。我很記得是4月21日,1967年,英女王壽辰紀念日。」
《天天日報》刊登行山隊消息
「後來有班人不滿意:『我們義務幫手,你自己就賺錢,我們想法很簡單,我們是義務,帶人行山是不收錢的,不涉及利益,不喜歡他的作風,所以另起爐灶,表明不賺錢。』帶路都要熟路,那班人就叫我幫手:『陳志安,去幫手帶人行下啦!』我就沒有所謂,我熟路就我開,但次次叫我開,行一陣子,他們就帶人走到另一處,那就沒有意思。」因此,陳志安決定創立一支屬於他自己的旅行隊。
陳志安續說:「那個年代的通訊靠報章,通常有人發旅行消息過去,就會免費刊登。我就膽粗粗寫段活動介紹,記得第一次我就用『白象旅行隊』的名義發布消息,因為我本身做象牙雕刻,所以以白象為名。我發給《天天日報》,他們有攝影版,會登行山消息,他們真的登了出來!」同期還有山川、野馬、業餘、精武、金青等旅行隊冒起,行山界百花齊放。
消防員參加者中途捱不住
白象旅行隊的第一次行山活動相當不簡單,也見陳志安的大膽。他說:「我喜歡行長程,又要有難度,第一次開隊就是1968年10月13日。那條路線是『蚺蛇兩咀』,行西貢的蚺蛇尖再加長咀、短咀。那時年少無知,一個衝動就去做,不會想太多。我約早上6點鐘尖沙咀火車站集合,搭頭班火車,要趕塔門那班船去高流灣,如果你趕不到車,就趕不船,所以要那麼早出發。」
第一次活動就那麼難,不怕沒有人參加嗎?陳志安笑言:「一個人拿住旗,在尖沙咀火車站等,當時想如果沒有人來,我自己行也好。最後有4個人參加。去到高流灣,登蚺蛇尖的半路上,有個年輕人說捱不住,沒有辦法,唯有叫他行轉頭搭船走,原來他是消防員。現在消防員體能很強,以前的消防員就比不上。」
「非常難忘,但最終都行得完!」陳志安續說:「我們還要趕回去赤徑搭船,一定要5點前到赤徑,順利趕到船返大埔。那4個參加者中,其中一個尚有聯絡。」自此,白象旅行隊在行山界站穩陣腳,聚集到愈來愈多山友。
陳志安四十多年前在《野外》撰文,講述他成立白象旅行隊的初衷,他希望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索當年行山路線或被忽略的僻遠之地,靠急速的步伐及耐行的體能,盡早踏遍香港全境。
「白象」成立兩年後解散
數白象旅行隊的代表性行山活動,有1969年的「東北大綑邊」,在端午節由鹿頸出發,沿海岸行到大美督,途中在紅石門村住宿一宵,四十多人參加,最終只有13人完成。在1970年8月2日,白象旅行隊安全地橫渡官門海峽(現址為萬宜水庫東壩),是首次有旅行隊在公開活動中平安完成。
後來,陳志安為生計到新加坡工作,結束白象旅行隊。在1970年底,他宣布白象旅行隊解散,在大嶼山散石灣女青營舉行的兩周年紀念聯歡會,變成了他們的告別派對。
再見不會太遙遠,陳志安與香港行山界的緣分仍未斷,而他亦開始放眼世界各地的名山大川。
【第一屆武博】眼界.決定境界!5月3至5日在九展舉行的第一屆香港武術及搏擊運動博覽(武博),活動包括解構武術電影的光影武林隧道、有趣好玩的武館街遊戲,以及超過100個體驗班,讓市民、初學者或武術專家,透過這個多元化體驗型博覽會,從武博擴闊眼界、提升境界!
按此立即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