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石】教練廖曉瑩見證運動攀登發展 提醒初學者腳力比手力重要
由運動員做到教練,廖曉瑩見證香港攀石界近廿多年發展,她感嘆最初要節衣縮食出外比賽,之後擔任教練,眼見香港的攀石設施愈來愈多,新一代的運動員冒起,這項運動漸受關注。
廖曉瑩現為中國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三級運動攀登教練,桃李滿門,學生由幾歲的小朋友到古稀之齡退休人士都有。她表示很多人初學攀石,誤用臂力,其實下肢的力量比上肢更重要。
個個都以為要大力才能爬到,但作為教練,我覺得下肢、腳的力比上肢更重要。
香港的攀石牆愈來愈多,例如近兩年開幕的荃灣體育館及青衣西南體育館都設有運動攀登設施,現在已經有13個康文署的體育館設有攀石牆。廖曉瑩回憶她最初成為香港代表時,政府體育館根本沒有攀石牆,「我在1995年開始參與這項運動,那時真的很少人玩。我第一次接觸的時候,都不清楚什麼叫爬石。那時候未有人工場,政府場要到97年才有第一堵人工牆,我第一次接觸攀石時是玩天然牆,感覺得刺激。」那時候廖曉瑩的人工訓練場地,就只有總會的訓練場,但她記得場地很細。
過去自費出國比賽
從前做攀石運動員,訓練場地少又簡陋,出外比賽更加困難,因為欠缺政府資助,大部分出國的費用都要自掏腰包。廖曉瑩回憶:「沒有辦法,看看自己的承擔能力,可能一年只可以去到一兩站比賽。亞洲賽比較好,在亞洲地區的使費較少,就算自己出錢都不太『肉赤』。」她的運動員生涯贏過「星加坡運動攀登錦標賽女子難度賽」、「全國攀岩錦標賽女子難度賽」及「香港運動攀登公開賽」女子高級組冠軍。
在石牆征戰多年,攀而優則教,廖曉瑩還有另一個身份,她是中國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三級運動攀登教練,也是總會運動攀登委員會的委員。她見證住香港的攀石設施愈來愈完善,也愈來愈多後輩加入,青出於藍。她說:「現在政府新建的體育館,都有堵高牆予運動攀登,市面上還開了很多私人的抱石館,帶動起這個運動。」
隨運動攀登成為亞運以至奧運項目,廖曉瑩指政府對運動員的支援也愈來愈多。她說:「現在多了很多運動員,政府也增加了很多資源在運動員身上。」她表示現在香港可以送運動員去外國學習及比賽,成績不俗。她希望香港的攀石運動員可以有更多商業贊助出國參賽,「一年世界賽有很多分站,很多分站都在歐洲,去比賽的開支也幾大。可能初頭成績未必好好,但經驗是要累積的,不是今日去就即刻有成績。」
回望近廿多年,廖曉瑩表示整個攀石項目的發展理想,除精英運動員待遇有改善外,這項運動也愈來愈普及。「自從有搶包山之後,就多人知這項運動。」廖曉瑩表示對攀石有興趣的市民,大多會參加攀總的一、二級運動攀登課程,因為完成二級課程及獲得運動員證後,才可以到政府的攀石牆玩。運動攀登需要兩人合作,一人在牆上攀爬,另一人則在牆下負責防護。
有初學者完全不敢放手
廖曉瑩教過的學生多不勝數,她指最多人誤以為攀石要用很多手力,「個個都以為要大力才能爬到,但作為教練,我覺得下肢、腳的力比上肢更重要,但是人的天性,你害怕的時候就想捉住東西,要改變(參加者)這個想法。我見過參加者死用手力,有的完全不敢放手,在石牆上企了半個小時,怎都不肯放手。」
對於某些初學者而言,爬上去可能不是最困難,最難克服的是落地。在每次攀登,上到牆頂或者中途體力不繼要落地的話,你需要從牆上鬆開手腳,完全信任地上的拍檔;拍檔會慢慢放繩,將你放回地上。廖曉瑩說:「常常都見(不敢鬆手),我要跟他慢慢聊天,令他有信心。再者,上去之前,我們會多講解安全及器材的安全系數。我們的器材很多時可以吊到兩噸的重量,你一個人的體重有多少?」
標準的人工攀石牆高15米,超過5層樓高,所以不乏參加者在牆上畏高,進退兩難。廖曉瑩經驗豐富,見慣不怪,「唯一方法就是鼓勵他,給予他信心,讓他知道我們的器材都得到認可。如果他不信繩,又不信保護他的人,就會驚上加驚,更加不敢放膽爬。如果你突破到之後,就會覺得自己去到一個境界,特別是爬天然石牆,去到最頂時,你會見到風景完全不同,會『嘩』一聲。」
建議玩熟人工牆再挑戰天然牆
廖曉瑩建議新手不宜一開始就挑戰天然石牆,應該在人工牆多練習。她說:「天然牆的環境複雜很多,變化大,石質可能會脆,易生意外。應該在人工牆學會安全步驟,懂得保護自己及拍檔後,出到天然牆的應變就會好得多。」
香港的天然石牆分兩種,一種是石上有穩固的保護點,可用運動攀登的技巧去攀爬,另一種是沒有預設保護點,需要攀登者一邊爬,一邊在石隙中放置保護點,所需技巧較高,是為傳統攀登。廖曉瑩建議對攀石有興趣的新手,先學好運動攀登,熟習基本的技術後,才去學傳統攀登。
難忘退休人士大膽學攀石
問到教練生涯最難忘的經歷,廖曉瑩最記得教過一班約70歲的退休人士。她起初以為老人家會較膽小,「想不到他們都肯去嘗試!要在牆上放手,其實有點像玩跳樓機的感覺,但他們都很大膽,令我很驚喜。」
運動攀登所需的裝備較多,例如要安全帶及繩,還要有拍檔在牆下防護,所以近年興起抱石,既可以體驗攀爬,又更方便。抱石牆一般不超過5米高,牆下有軟墊,可以一個人玩,所需裝備較少,廖曉瑩說:「如果是消閒娛樂就玩抱石,因為方便,穿對攀石鞋就可以玩。」
除了體育館外,廖曉瑩發現不少學校的外牆都加設了攀石牆,她希望政府可以加強在校園推廣攀石運動。她說:「現在很多學校都有自己的攀石牆,但使用次數不多,在香港的攀石校隊也不算多,因為比起足球、籃球及排球,攀石始終不是主項運動。希望撥多些資源在學校推廣,很多學校都不知奧運將會有這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