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國盃.球評】法國問題未解決──皮耶與普巴如何共存?

撰文:鄺展衡
出版:更新:

來到分組賽最後一仗面對瑞士,早已出線的法國果然收起了皮耶,進攻核心放在保羅普巴身上,主帥迪甘斯試陣與催谷其狀態的意圖明顯。那麼,成效又如何?

更多資訊,盡在《香港01》歐國盃專頁

皮耶(左)表現出眾,但普巴卻有點失色,兩人是否難以共存?(路透社)

首場對羅馬尼亞時法國中場線分工不清,普巴踢來患得患失。次仗對阿爾巴尼亞,普巴更被貶後備,狀態火熱的皮耶成為理所當然的核心,普巴雖然半場入替,但未有留下深印象的演出。直至來到最後一仗對瑞士,迪甘斯收起了皮耶,普巴順理成章地成為進攻核心,上半場的表現比之前確有大幅進步,無論長短傳,或中距離射門均顯得信心十足,要不是一記左腳重炮射門中楣,早已為法國打開紀錄。

法國及柏天尼(中)1984年的歐國盃冠軍的瀟灑球風,長留老球迷心目中。(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歐國盃.A組】法國悶和瑞士攜手出線 阿爾巴尼亞隊史首勝

然而,普巴在下半場的表現卻跌了watt,尤其皮耶於63分鐘入替後,更變回前兩場那個進退失據的他,與隊友的配合不足,於是法國又要靠個人能力進攻,例如穆沙施素高便兩度高速盤球推過半場,再於右路傳中,其中一次更幾乎造就皮耶連續3場建功,可是後者的撞射中楣底彈出,卒令法國只能悶和瑞士。

普巴傳球質量非頂級

看看數據,引證了普巴在中場的控制力不足。雖然他造出全隊最多的46次傳球,其中3次更屬關鍵傳送,可是傳球到位比率只得78.3%,傳球的質與量都非頂級。再看看瑞士兩名防中的傳球數據:格列沙加傳球94次、到位率89.4%;比哈美傳球56次、到位率92.9%;雖說兩人多做駁腳,傳送也是較保險的橫傳與後傳,但始終質與量都比普巴高太多,難怪瑞士在控球率上有59:41的優勢。

這次試陣,對普巴的狀態有一定提升的作用,但他如何與皮耶共存,還將令迪甘斯費煞思量。理論上,普巴與皮耶的踢法不太相同,前者較直接,衝擊力強;後者技術較細膩,傳球準繩,偏偏兩人卻擦不出火花,情況有點像之前「英格蘭雙特」(林柏特與謝拉特)1+1<2的問題,只是程度上不致於那樣嚴重。

效法1984鑽石中場陣式

如何解決普皮分工的問題?筆者忽發奇想,迪甘斯倒不如效法1984年歐國盃法國的4-4-2陣式:前線以兩名翼鋒竄擾,鑽石型中場線柏天尼任攻擊中場爭取入球,居里斯與費南迪斯在左右路組織攻勢,防中泰簡拿則負責掃蕩。這戰陣造就柏天尼豪取至今未有人打破紀錄的9球進帳,當年亦是東道主的法國也首次捧起國際大賽錦標。既然皮耶如今狀態火熱,而中鋒位的基奧特與基格納都非一級射手,倒不如將皮耶改造為柏天尼式的「9號半」,前線配以可鋒可翼的基沙文與馬迪爾拉開更多空位讓中場入楔;普巴與馬度迪則分居左右中場策應,擁有跑不完氣力的簡迪,順理成章扮演現代版泰簡拿,這樣重新分工,或可令球隊的攻勢更見流暢,而最終目標,當然是要複製32年前的輝煌。

普巴今仗拚搶積極,奮不顧身。(路透社)
普巴今仗有4次射門,為全隊最多;其中一次勁射更差點破網,可惜中楣而出。(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