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會 2018】馬術盛裝舞步如馬匹芭蕾 競賽馬參賽有難度?

撰文:陳智深
出版:更新:

港將蕭頴瑩(Jacqueline)今日在亞運會馬術盛裝舞步決賽,為香港奪得今屆亞運第一金。馬術是指策騎或駕馭馬匹的技術,廣義包括以馬匹實際工作用途、以及將之用作消遣活動和比賽。不說不知,原來馬術在大型運動會上是一項歷史悠久的項目,起源甚至可以追溯至很多世紀之前。

馬於歷史上與人類有非常親密的關係,是人類的運輸和交通工具。當時馬在歐洲有貴族的象徵,騎馬對歐洲人而言不但是一種藝術、展示最高極致、結合了騎師與馬匹之間的調教,同時更是一門學問。這一項歷史悠久而典雅的運動於1900年夏季奧運正式列入比賽項目之一。

蕭頴瑩在馬術盛裝舞步為香港奪得今屆亞運首面金牌。(潘思維攝)

馬術講求策騎者與馬匹之間的互相了解、緊密配合與深具默契的合作關係。馬術是團隊運動的最高境界。策騎者與馬匹必須經過多年的相知、互信、磨合與訓練,方能達到人馬合一理想境界。

香港主要的三種馬術運動是盛裝舞步賽、三項賽及場地障礙賽,今屆亞運亦設這三個項目,當中又分為個人賽和團體賽。

蕭頴瑩去年在天津全運會奪得盛裝舞步銀牌,今次亞運再次衝擊獎牌。(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盛裝舞步賽(Dressage)

盛裝舞步賽源自法文「Dressage」,亦即「訓練」的意思,常被稱為「馬匹芭蕾舞」,以團隊運動視為策騎者和馬匹巧妙地演繹特定舞步動作,或隨音樂自編動作,展示與騎手的緊密合作,並根據動作的美感及準確性來評分。

在比賽中,騎手頭戴黑色禮帽,身著燕尾服,腳穿高筒馬靴,隨旋律駕馭馬匹在規定時間內表演慢步、快步及跑步三種步法,亦有其他較難的動作,如斜步、繞圈和蹦跳。選手要注重馬匹的前進氣勢(impulsion)及收縮(collection)。

今屆亞運盛裝舞步賽分三回合:「Prix St-Georges」、「Intermediate I」及「Intermediate I Freestyle」。

林立信(持咪者)會代表港隊參戰場地障礙賽及三項賽。(資料圖片/高詩琦攝)

場地障礙賽(Jumping)

在18世紀初開始場地障礙賽已經是最普遍的馬術比賽。在這項比賽馬和策騎者互相配合應付不同比賽路線的多重障礙物。每場比賽的競賽規程各異,附加賽會因應需要來判斷勝負。而附加賽的賽程或會縮短及增加障礙物高度或以計時形式進行。在某些情況下,亦可能需要進行第二場附加賽。

黎嘉怡(右)及賴楨敏(左)均為障礙賽港隊代表。(資料圖片/張楊帆攝)

三項賽(Eventing)

三項賽是結合了盛裝舞步賽、場地障礙賽及越野賽三個項目的比賽。策騎者和馬匹須在指定時間內跳過木栅、川流、積水及堤岸等。這項比賽大約需要一日至三日,三項比賽總罰分最少者為優勝者。

馬術馬匹與競賽馬匹有何不同?

馬術運動最理想當然是做到「人馬合一」,但培訓專門參加馬術比賽的馬匹數目不多,不少運動員為了節省成本,會選擇供養退役競賽馬;不過競賽馬匹以往訓練以前衝為主,要將牠訓練至慢下來亦不容易;再者競賽馬匹已把一生最光輝的時間都放在競賽上,體能上亦有一定損傷,故成績最理想當然是因應場地障礙賽及盛裝舞步賽的不同要求而為馬匹配種。

有教練亦指出,香港的退役馬較適合參加由盛裝舞步賽、越野賽及場地障礙賽組成的三項賽,因為三項賽要求馬匹在每個項目都有平均的表現,而且每項所要求的難度比參加單項低;加上賽事有越野部分,習慣競賽的香港馬匹體力較佳,相對易應付。

雖然本港由競賽馬轉型馬術馬匹數目不多,但仍有成功例子。曾於告東尼馬房服役的「精梳王」,亦曾於2013年度國際馬聯亞洲三項錦標賽奪冠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