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你體︱ExceptionF1】Honda沉淪三年 憑藉Toro Rosso有新火花
當各大媒體總結今季 F1 開鑼前的 Winter Test(冬測)時,Toro Rosso - Honda 獲得很高評價,無論是 Power Unit(動力機組)的耐用度、今季參賽戰車 STR13 的速度,表現都出乎意料地好,所以在首場澳洲站時,大家有所期待,絕對可以理解。
但在整個比賽周末,Toro Rosso兩名車手都在榜末徘徊,最終成績是Gasly壞車退賽,Hartley包尾而回。這麼大的落差令很多人大跌眼鏡,評論一面倒指向是 Honda(本田)失誤所致。
作者:ExceptionF1
剛過去的巴林站,Honda要為兩個車手更換改良版 MGU-H(熱能回收系統)及 TC(渦輪增壓器),Gasly還要更換 ICE(內燃機)。最終Toro Rosso在沒有任何先兆之下,以Gasly的P4完成賽事,是Honda回歸F1的最好成綪。Gasly於整個比賽周末都站在中游前列位置,令不少人的眼鏡再次跌下,評論又一面倒地說是Honda終於解決困擾多年的硬件問題。但實情是否如表面一樣,全是Honda PU的功勞?是否PU出力愈大,戰車表現愈好?大家只要看看今季 Mercedes廠隊和兩隊用上同款引擎的客戶車隊Williams及Force India,整體表現存在巨大落差,便知道答案了。
【博你體︱ExceptionF1】法拉利興起與平治衰退 難道是今季常態
Toro Rosso是Red Bull的B隊,很多重要的決定Red Bull也參與其中,包括PU的選擇。由2014年用上Hybrid(混能)世代引擎開始,Toro Rosso在這5年間轉換了4次引擎供應商:14至15年用Renault、16年用Ferrari,17年用Renault ,18年用Honda。在車身與引擎之間的協調技術,沒有其他車隊能望其項背,所以能較McLaren-Renault做得出色亦不足為奇。另一點與 McLaren 不同的是,Toro Rosso用上避重就輕的理念去設計STR13,以低風阻、高氣動力效率為基本,為的是想幫助一向出力較遜的Honda一把,從Toro Rosso能多次佔據極速榜前10位便可見一班。
不過這設計理念的缺點是車身不能產生足夠的下壓力,要靠調節各氣動力部件如頭、尾翼,以應付下壓力不足的狀況。首場澳洲站的賽場是高下壓力特性,所以Toro Rosso在設置上遇到很大的困難,尤其是用較軟身的車胎時,因抓地力不足而打滑,車胎在沒有達至工作温度範圍便損耗掉,導致兩名車手做不到理想圈速時間,令成績低落。
來到巴林站這較低下壓力要求的場地,Toro Rosso帶來重要的氣動力部件更新,包括頭翼、Chassis Floor(底盤地板)、Bargeboard(車則大形導流板)及 Diffuser(尾部氣流擴散器)等。車隊在星期五的練習時只裝在Gasly的車上,與沿用舊款的Hartley對比,然而新的氣動力部件有着上佳的表現提升,其所產生的下壓力,能維持軟身車胎在理想的工作温度範圍,尤其是紅色邊 Supersoft 胎,令這部STR13的平衡性及可駕性非常優秀,使車手更有信心去發揮其極限。車隊在星期六為Hartley換上更新套件之後,他的成績亦能跟上Gasly,可見這套件是今站Toro Rosso能突飛猛進的重要一環。當然我沒有抹殺Honda所付出的努力之意,他們在提升耐用度、可駕性、回收及釋放效率方面,有着重要的改進。但這次Toro Rosso的上佳表現,由 James Key 所率領的氣動力團隊實在是功不可抹。
緊接而來的上海站,是一條全長5.451 公里的賽道,由Hermann Tilke以中文「上」字為藍本而設計,包含不少中、高速彎角,以及兩條長直路,賽場是屬於高下壓力特性,有利於優良Aerodynamic Load(氣動力負載)的戰車發揮,如 Mercedes、Red Bull甚至是McLaren等,經上站更新後的Ferrari應該也有不錯的表現。Toro Rosso能否延續上站的表現,在高下壓力賽場亦能發揮實力,將會是大家關注的課題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