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女足3.陳詠詩】就算只得一個觀眾 都會踢到最好
香港有女子足球代表隊,其隊長便是陳詠詩。
球場上人人叫她陳詠,陳媽媽說她份人最硬頸,就算踢波受傷都不告訴家人,一行得走得便去踢足球。
陳詠說這不是硬頸,是珍惜每一次做足球員生涯的應有態度。
攝影:葉家豪
女足一樣會落街場跟隊
住屋邨有什麼好處?對陳詠而言可能便是樓下便有個足球場。
「細細個做完功課,便和落街踢波,每一晚都會落場跟隊。」陳詠家住屯門,山景邨下的石地場便是其童年回憶,因為被哥哥感染,陳詠自少已喜歡足球,只要有場有朋友,便會飛去踢波,普通七人球場到北角街頭的五人場都踢過,甚至和隊友BBQ亦會帶足球去踢波。由於學校沒有女子足球校隊,陳詠只能參加青訓班,球會由踢葵青開始,司職防守中場的陳詠贏過「不知多少屆」的女子聯賽冠軍、香港Nike 5的神射手、MVP等等;由當時最年輕一員到了現在公民差不多最大年紀一人,仍然同隊便只餘下吳穎琴和龍詠恩,正式接受訓練應該由2002年開始,踢了15年。
見工提請假 老闆支持停薪留職追夢
如其說是巧合,不如說成命中注定,陳詠於現職公司同樣做足15年,可以一步步踢上港隊隊長,全因公司老闆大力支持她踢波。先要數起當年中五畢業後,陳詠見工時向老闆表示正參加麥當奴青訓計劃,即使上班平日周二、四早上要請假踢波,想不到老闆又願意請她;加上港隊一年內有3、4次出國集訓及比賽,但其老闆又願意在大閘蟹及盆菜等旺季時讓她請假。最經典必數2015年外流之旅。
「起初老闆都不知道我是代表港隊,直至我對他說要到日本足球學院試腳才發現,讓我停薪留職去追尋夢想。一知道我要走時他當晚便在網上搜尋我的名字,第二日才說原來我有這麼多新聞,甚至做資料搜集拍下我的報道給我看,聽到真的很開心。」不是每間公司都讓員工有如此大自由度,特別外流過日本3個月,陳詠更明白足球文化對推動足球的重要。
女仔真的要很喜歡很喜歡足球,才會留下來踢波。
體會日本足球文化 隊友為踢波離鄉別井
「女仔真的要很喜歡很喜歡足球,才會留下來踢波。」當年外流,陳詠和張煒琪及劉夢瓊每人有一間屋,每日睡醒便回學校食飯、去治療室去拉筋,練完波沖涼回家休息,整個人都很集中踢波,在這個環境下妳只會不斷進步。3名香港人於學校附近有宿舍固然方便,但當地日本隊友為了足球便付出得多:「我們住在新潟,但有些隊友住東京、大阪等,基本上她們一年只會見家人幾次,她們喜歡足球的程度真的很誇張。」
在那裏,每個日本女孩踢波不只要離鄉別井,有些練完波便去任兼職,有些會上學,即使有很多副業,她們總會在練波前很早便到球場。每到比賽日當地居民便一家大細入場,主場比賽時球員又每人寫一張明信片給球迷,日本女足的堅持與和球迷間的互動,正是香港地需要追趕之處。「近幾年香港女足普及點,以前人們聽見便說女孩子踢波,便覺得不太好。」除了覺得女子踢波太粗魯,又怕她們會受傷,就算連陳詠的家人有入場睇波,她亦未必每次都會老實。
(手術後問醫生)第一個問題是現在幾點,吓,做了這麼長時間;第二個問題是何時才可以踢波,吓,要休息到4月,然後太攰又睡着了。
「今次省港盃我踢不到,因為早兩星期的女子聯賽我弄斷了肋骨,屋企人都不知道。」原本醫生說要休息兩個月,想不到陳詠一個月後便復出踢波,但於賀歲盃又出意外,開賽僅8分鐘左手手腕便意外脫臼,入院檢查更發現手腕有碎骨要施手術。「那是我第一次嚴重到要做手術,本來都沒有告訴家人,但他們看了新聞後全都知道了。」
好笑的是,手術完後陳詠即時問了醫生兩個問題:「第一個是現在幾點,吓,做了這麼長時間;第二個是何時才可以踢波,吓,要休息到4月,然後太攰又睡着了。」或許你會覺得很「黐線」,但這正是陳詠熱愛足球的率直表現。
就算觀眾只得一個都好,我們都會踢到最好。
34歲,2018年內頭兩個大型女足比賽都因傷無法上陣及踢足全場,陳詠說賀歲盃時叫隊醫為她脫臼位置固定後再上陣,除了覺得「很黑仔」,最簡單的理由便是「很喜歡踢波,只要不傷到腳、可以跑到便會繼續踢下去」,那怕同一日、同一場地比賽,男子隊的觀眾永遠都被女子隊多得多。
「始終女足的關注度不及男足,其他人未必想睇女子足球,」要提升女足的關注度,遠至足總宣傳,到家長接納女子參加足球活動都缺一不可,這會是個漫長的改變過程。
「就算觀眾只得一個都好,我們都會踢到最好。」
這是陳詠詩的決心,亦是香港女足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