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建設郊野的方便:郊野廁所大巡禮

撰文: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
出版:更新:

當你在遠足途中使用郊野廁所,你有甚麼感覺?骯髒?簡陋?在生態更加脆弱、環境更受限制的郊野公園,遊人卻絡繹不絕地產生污水廢物,要解決人們在山野中的急需絕非易事。
香港第一個郊野公園於一九七六年開幕,兩年後,當年的漁農處在郊野公園建立了第一個廁所。時至今日,香港已擁有二十四個郊野公園,當中設有廁所超過一百四十個。

以前郊野公園的廁所。(野外動向)

郊野廁所的設立原則

郊野的環境和市區十分不同,廁所的設施和標準當然也大有分別。在郊野地方,你可能會埋怨找不到廁所,但在考慮設立廁所時,也要顧及很多因素:

人流 – 在有必要的地方才設置廁所。尤其有生物污水處理設施的廁所,必須有一定使用量,才能維持污水池中的微生物含量。
化糞池廁所 – 不能夠設在接近河流或集水區的地方。
吸糞處理的廁所 – 盡量近馬路,方便吸糞車工作。
水廁 – 要有水管和污水管。

最早期的郊野公園廁所外貌原始,現在的郊野廁所已比從前改進不少,除了先進的污水處理,還有由全蹲廁到慢慢增加坐廁的數目,以方便長者行山人士。近年來,漁護署收到越來越多市民意見,太多和太少流動廁所都有人反映,亦有人不滿沖廁水流不夠強、希望有熱水洗澡、自動梘液機、自動水龍頭、酒精搓手液等。不過,這些要求會產生另一些環境問題,漁護署職員慨歎不少市民把在城市的期望帶入郊區。其實,我們到了郊外就應該適應大自然、適應郊區的環境。

郊野廁所大巡禮

1. 欣賞原始美:旱廁、流動廁所

旱廁和流動廁所可說是最基本的廁所設施,通常在太偏遠、人流少及無法接駁水管的地方使用。圖中這款旱廁是約二十多年前的款式,蹲廁下是約三、四呎深的糞坑,將滿時抽取糞坑污物。旱廁一般可以用上一段長時間,但如它的所在地不方便抽糞,就會封閉,再覓地建新糞坑。由於旱廁內異味很大,漁護署在購入這款廁所後還自行改裝,在屋頂開了一個天窗,加強室內的照明和通風。

流動廁所雖然簡陋,它對郊野環境的破壞卻可能是最少。漁護署於所有郊野公園內的九十四個地點設有超過一百一十座流動廁所,它們以糞缸儲存污物,每座廁所每天均清理數次,地下通常會鋪上平整的石屎平台,以免翻側。另外,為了減少郊野中的人工色彩,漁護署特別在這些廁所外面圍上啡色圍板,讓廁所融入自然環境。

2. 一廁多用:小食亭廁所

位於北潭涌巴士站旁的廁所應該是全港最熱鬧的郊野廁所,此處不僅是許多遠足人士的起步點或解散點,還是大型活動的熱門集合地,很多人經過時都會先「光顧」一下。這座多功能廁所,特點是小食亭與廁所合為一體,也許有人會覺得很詭異,但這卻是非常環保的設計,有效節省郊野地方,而且方便遊人一次過滿足所有需求。

北潭涌巴士站旁的廁所與小食亭合為一體。(野外動向)

3. 傷健同樂:北潭涌傷健樂園舊廁所

不少身體有障礙的人士都會到郊外放鬆身心,呼吸大自然空氣,這座廁所就是為了照顧他們的需要而建造,更加是全港郊野公園中唯一一個專為傷健人士而設的廁所。它同樣是一物二用,以傳統式設計,前半是亭,後半設有四個傷健人士廁格,更附設飲水機。

這個以傳統式設計,前半是亭,後半設有四個傷健人士廁格,更附設飲水機。(野外動向)

4. 先天優勢:柏架山太陽能廁所、北潭凹無敵海景廁所

鰂魚涌柏架山上的一個公廁,由於位處的地方無法接駁電力,除了依靠小型發電機外,它的頂部還安裝了太陽能板,在日間吸收太陽能,供夜間作照明用途;不僅克服先天環境,也是郊野廁所的一大突破。

這座位於北潭凹的廁所,則位於人流極高的北潭路和麥徑交匯點,地勢甚高,為了不浪費眼前的自然美景,它的男廁使用開放式牆壁,令男廁在日間可自然採光,節省電力,如廁時還可欣賞高塘口的美麗景色。

北潭凹的廁所。(野外動向)
北潭凹的廁所。(野外動向)

5. 完善巨無霸:灣仔(南)、灣仔(西)廁所

西貢灣仔半島的兩個營地擁有偌大的翠綠草坪,是許多人的露營勝地,當然也要全港最大、廁格最多的郊野廁所才能滿足露營者的需求,它們更有全港郊野公園範圍內獨有的淋浴設施。兩者均使用設在海邊、於二千年啟用的小型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是第一個使用生物污水處理的郊野廁所。以前這裡使用化糞池,要定期用船抽走污物,在風浪大的日子十分不便,成本亦高,於是便改用生物污水處理。原污水會先貯存在旁邊的兩個大型緩衝缸,再逐少輸給污水處理設施,令它無須一次過消化遊人在週末帶來的大量污水。這裡的污水經細菌分解步驟後,會以紫外光消毒。處理過的污水每兩小時會在灣仔(南)營地廁所前的明渠排放一次,再流落就近大海,因此要提醒所有露營人士,不要在該明渠取水使用!

6. 先進新屎坑:北潭涌傷健樂園新廁所

這座位於北潭涌傷健樂園的廁所,必然是郊野公園固定水廁的表表者。它外觀與一般廁所無異,但它的後半部收藏了一座小型的污水處理廠,令排出來的水比以前潔淨百倍!據漁護署工程師說,北潭涌廁所一向用量極高,以前此處的廁所都是使用化糞池處理污水,但經過多年不斷滲出沉澱後的污水,各化糞池周圍的泥土已近飽和,吸收污水的能力下降,因此決定興建此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北潭涌數個公共廁所的污水。現場所見,經過處理的廁所污水非常清澈,會直接排入廁所旁的雨水渠,流進大海。

這座污水處理設施是全自動操作,使用生物處理方式,將氧氣打入污水,用微生物分解有機穢物,再以佈滿小孔的薄膜過濾細菌,並在水中加入作用比較持久的氯氣,即使排放水已進入雨水渠仍能繼續消毒。現時有三處郊野地區的廁所附帶污水處理設施,分別在北潭涌、涌背和灣仔,另有一座將設於蕉坑。

郊野公園廁所二三事

全港海拔最高的廁所:大帽山(702米)
最偏僻廁所:嶂上旱廁(離大路約一小時步程)
最多人使用:北潭涌小食亭公廁
面積最大:灣仔(南)營地廁所

灣仔(西)營地廁所的牛欄。(野外動向)

怎樣知道旱廁何時需要清理?漁護署人員說,他們會約略估計旱廁距離上次清理的時間,不過要準確知道糞缸有多滿,還是只得目測這一方法。

早期的漁農處人員在建造郊野設施時都會就地取材,以附近最易取得的材料建造廁所、涼亭、橋樑等,因此你會發現各區郊野公園的舊式設施很有地區特色,直至近年才使用統一的圖則。

試想想當年郊野人員抬着石頭、木頭走遍山頭建造各種設施,需要極佳體能和毅力,十分值得我們尊敬。

郊野公園的使用者,包括市民、外地遊客甚至是動物!當然了,香港郊野是多種動物的棲息地,牠們也會有意無意的闖進郊野公園廁所。因此漁護署人員便要在某些廁所加裝欄柵,防止動物闖入,如灣仔(西)營地廁所的牛欄和金山郊野公園廁所的猴子閘。

同一個洗手槽有兩三款不同形式的水龍頭。(野外動向)

郊野人煙較少,廁所內的各種物資很易被順手牽羊,例如廁紙、玻璃鏡子,甚至整個花灑頭拆去,漁護署絞盡腦汁都無法阻止這些情況發生。希望大家在暢遊郊野時保持公德心,不要因一己之私影響其他遊人使用資源。

在不少郊野公園廁所,經常見到同一個洗手槽有兩三款不同形式的水龍頭。其實原來郊野公園廁所只有手動水龍頭,因應市民要求而裝置自動感應水龍頭。然而郊外陽光猛烈,影響了紅外線自動感應水龍頭的表現,因此漁護署試用過多款水龍頭,暫時遮光效果最好的是感應器位於出水口處的款式;另外每個洗手槽又會保留一個傳統手動水龍頭,一旦其他自動水龍頭故障仍然有水可用,可見漁護署在廁所設計的小處也十分細心。

未來郊野廁所的目標

漁護署表示,郊區的廁所應以基本和實際為目標,絕不會建造豪華的郊區廁所。因此他們不會特別改進現有設施,只會作適當改善,例如改用其他物料的地磚來防止地板積水。長遠來說,署方最希望嘗試將污水循環再用作沖廁水,盡可能善用水資源,並保護郊野環境。

【文章轉自「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 」 ,原文:建設郊野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