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僅和乙組仔 維拉球迷與李察士口角

撰文:蘇子暘
出版:更新:
加迪(中)上任後戰績毫無起色,球迷自然看不過眼。(路透社)
加迪(中)上任後戰績毫無起色,球迷自然看不過眼。(路透社)

球迷專程入場支持球隊,不單花了金錢購買門票,更出心出力自制旗幟入場、打鑼打鼓激勵愛隊士氣。假如像英超球隊阿士東維拉般,連續4個月未贏過一場賽事,球迷自然煩惱鼓躁。維拉周六在英足杯第3圈,遭英乙的韋甘比逼和1:1,隊長米卡李察士賽後與場邊球迷發生爭拗,更有球迷在球隊旅巴狙擊在球隊旅巴上的領隊加迪。

連續16場比賽不勝,維拉球迷已失去耐性,在球隊與韋甘比打和後與隊長李察士理論,指球隊不單失去比賽時的熱誠及戰意,而李察士則堅持球員已盡力。另外,球迷亦衝到維拉職球員的旅巴等候領隊加迪,更以粗口指責他在場上的調動,令後者需由保安協助下才能離去。

曼聯財赤︱收入豐厚但開支巨大 敗在一致命原因 裁員或有反效果

撰文:吳慕兒
出版:更新:

曼聯再度宣布裁員,新股東拉傑夫(Jim Ratcliffe)去年2月上場至今僅一年,已兩度大規模縮減球會員工數目,背後揭開這間曾是全球商業營運最成功的超級球會,竟已連續5年錄得虧損。
翻開曼聯帳簿,會看到紅魔鬼就算戰績陷落、失去獎金和電視轉播收入豐厚的歐聯資格,收入仍然豐厚,雖然人工成本開支高,但致命傷反而是轉會市場長年蝕到入肉,順帶一提還有易帥帶來一大筆額外開支,這兩點都涉及球會管理層失策。
曼聯受持續財赤困擾下裁員,短期內可節省數千萬英鎊成本,受制英超盈利及可持續發展規則(PSRs),縮皮看似是最快見效之舉,不過對症下藥還是要審視球會長遠轉會策略,而下重藥裁員亦隨時有反效果,甚至令曼聯從此萬劫不復。

曼聯場內不濟,連帶場外也陷財困。(路透社)

曼聯球場失意 收入仍極豐厚

曼聯曾長期雄霸全球球會收入榜,就算傳奇領隊費格遜2013年退休、球隊在綠茵場風光難再,這支足球商業霸王依然穩佔最賺錢球會前列。事實上,曼聯2024年11月底公布的2024/25年度稅息折舊攤銷前盈利(EBITDA)仍達1.45至1.6億英鎊,對上一年的EBITDA冠絕英超對手,並估計從商業、轉播、比賽日及贊助收益,全年收入達到6.5至6.7億英鎊。

可是拉傑夫入主曼聯足球部短短一年間,已推出大大小小多項節流措施,狂減員工福利,並兩度裁員,連地位崇高的費格遜也「被炒」,失去全球推廣大使地位,只為每年節省200萬英鎊。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曼聯陷入財困?

曼聯老闆拉傑夫入主一年,已兩度為球會「瘦身」。(Getty Images)

英超大球會之中員工最多背後

既然拉傑夫每次節流第一時間便裁員,便先由這點講起吧。2023/24球季,曼聯員工數目1140人,為英超最多一隊。相對而言,連奪四屆冠軍的曼城只有611人,按2022/23年度數據,利物浦也有1008人,車路士為872人,阿仙奴為723人。

曼聯員工數目冠絕英超對手,既然成績不好,人太多便裁員,表面看來合情合理。可是要留意的是,曼聯主場奧脫福容量也是全英超最大,可容納近7.5萬球迷,利物浦、阿仙奴、熱刺的主場都是6萬多一點,曼城5.5萬,車路士只得4.1萬左右。紅魔鬼也是全球著名的「流量密碼」,是媒體關注程度最高的球會,因此擁有一支龐大的傳訊隊伍應付外界種種查詢,也擁有自家電視頻道,同時是間上市公司,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人手處理,員工較其他球會多一點,也是合情合理。

英國《衛報》引用歐洲足協(UEFA)建議球會每賺100英鎊便應花70英鎊在員工薪酬的標準,曼聯就算員工數目最多,人工開支比例也只是100英鎊收入付出55英鎊,較UEFA建議仍低出一截,可見問題核心不是出在高人工方面。

曼聯員工人數冠英超,同時主場奧脫福容量也較對手大一截。(路透社)

「蝕到入肉」的真正原因

當然,老闆為「整靚盤數」要炒人,自然可以對上面兩段闊佬懶理。球會CEO貝拉達在宣布球會計劃再裁員150至200人的聲明中便稱,「我們已經連續5年蝕錢」。既然收入無大問題,收入與人工開支比例健康,問題到底出在哪一個大環節?

曼聯2023/24年度的球員及職員人工總數,加起來逾3.6億英鎊,人工開支長年與曼城叮噹馬頭,就連球迷也不難看到,曼聯球員人工在全球足球圈而言也是偏高,卡斯米路、般奴費南迪斯周薪30萬英鎊,傷多過踢的美臣蒙特也有25萬英鎊,剛在冬窗借予維拉的拉舒福特目前為全隊最高薪的32.5萬英鎊。近年高薪代表還有C朗的48萬英鎊、迪基亞的37.5萬英鎊,華拉尼也是30萬英鎊以上。

可是真正令曼聯「蝕到入肉」的,其實是轉會市場上長年高買低賣,曼聯年度3.4億英鎊的營運開支之中,佔比例最高的正是球員轉會費按合約年期攤分的開支,高達1.9億英鎊。曼聯目前是英超球會之中,尚欠未付其他球會轉會費最多的一隊,去年底有3億英鎊待付。

安東尼是曼聯近年經典失敗收購,冬窗外借貝迪斯表現卻脫胎換骨。(路透社)

後費Sir年代豪花21億英鎊近乎一無所得

曼聯由盛轉衰的轉捩點,說得上是費Sir退休,他老人家2013年退位後,便未再嘗聯賽冠軍滋味。儘管費格遜任內球員買賣也有不少失敗例子,整體而言都是成功佔多數。「後費Sir」年代曼聯總共已花去21億英鎊買人,只有車路士和曼城較他們略高,期間曼城7次贏得英超冠軍,車路士也有兩次,而且兩隊期內各有一次歐聯冠軍,反觀曼聯在聯賽、歐聯掛零,最重要錦標只得2016/17球季摩連奴領軍贏得的歐霸盃。

坦赫格兩年半任內先後率曼聯贏得聯賽盃和足總盃,兩項本土盃賽的經濟收益難跟歐洲球會賽事比擬之餘,他在位期間球會轉會操作差勁,有份導致曼聯財政近年急滑坡。他任內每季花去逾2億英鎊買人,5個轉會窗足足花去超過6億英鎊收購21個成年球員,同期出售球員只帶來1.5億英鎊,淨虧損高達4.5億英鎊。

單是坦赫格兩年半任內,曼聯轉會市場已花去6億英鎊。(Getty Images)

每次易帥重複老問題

曼聯轉會操作失敗例子,近年簡直多不勝數,單從2016年夏天以8930萬英鎊收購青訓產品普巴歸隊說起,法國中場尚且踢了兩年好波及帶來歐霸盃,他在2022年免費離隊「淨蝕」;7300萬英鎊加盟的查頓辛祖從未踢出預期水準,在坦赫格任內長坐冷板,已連續兩季被外借,合約明年屆滿,就算車路士願意買斷也肯定要蝕一大截;坦赫格「親兵」安東尼成為一個8200萬英鎊的笑話;6000萬英鎊從車路士買入的美臣蒙特傷多過踢……要數下去例子還有不少,說明曼聯在轉會市場操作如何差勁。

更大問題是期間由莫耶斯、雲高爾、摩連奴、蘇斯克查以至坦赫格,五位正式領隊「一朝天子一朝臣」,每次易帥就換過一批球員,高價買入的球員,不合新領隊心意便賤價賣出,長期處於高買低賣惡性循環,最初高價買入貴價球員,近年更是高價買入未符身價的潛質球員,球會缺乏長遠及具有可持續性的轉會策略,每季淨蝕逾億英鎊、坐食山崩之下,擁有雄厚財力的曼聯也終於捱不住。

季中炒坦赫格,聘用阿莫林,曼聯又用上一筆「冤枉錢」。(Getty Images)

球會管理層「烏龍球」不斷

曼聯不止轉會市場買賣表現奇差,他們在領隊人選任命和時機也不理想,當年的莫耶斯和蘇斯克查都稱不上是頂級領隊,而雲高爾和摩連奴兩位名帥,前者未給予足夠時間發揮功力,便因球會想急急聘用摩連奴而被炒,到摩連奴上任後,卻未下放足夠權力讓他收購心水球員。之後彷彿為糾正之前的錯誤,坦赫格上場後完全聽從荷蘭人意見收購球員,結果有目共睹。

今季最大敗筆當然是季初決定留用坦赫格,跟他續約之後又在季中辭退他,要向他和團隊賠償1040萬英鎊;然後從士砵撬走教練阿莫林和他的教練團隊,又另外花去1100萬英鎊,一來一回白白浪費2140萬英鎊,佔去球會今季的81%虧損。這還未計算千辛萬苦從紐卡素撬走體育總監丹安斯禾夫,苦苦等待他一年,上任僅5個月便把他辭退,又要賠償410萬英鎊。

由領隊、球會高層的人事任命,到轉會市場買賣,無論是前朝CEO活華特,到現在從曼城挖來的貝拉達,不變的是高層錯誤決定不斷拖曼聯後腿。

格拉沙家族入主曼聯後,持續受曼迷唾棄。(Getty Images)

雷厲風行節流可行嗎?

拉傑夫甫入主曼聯便雷厲風行,推出多項節流措施慳錢(詳見另文:拉傑夫入主曼聯後削減開支措施整理 短短一年多次開刀慳皮),去年7月首次裁員250人,料每年節省1000萬英鎊人工開支,剛公布再裁減150至200人,被估計每年最多可再慳3600萬英鎊。各項措施全數加起來,料最多可為曼聯每年節省約8429萬英鎊。

好像節省到不少,可是如果曼聯沒有錯買安東尼,其實已可輕鬆慳回這筆錢,亦可側面反映曼聯高層在轉會市場上一錯再錯,遺害有多深。現階段難以估計這些節流措施長遠成效如何,最直接看到的一項可能是球會宣布取消聖誕派對,球隊在聖誕節前後的3場比賽,主場對般尼茅夫、作客狼隊、主場對紐卡素全數敗陣。球會上下士氣受影響,而在裁員及不斷削減員工福利下,珍貴的企業形象亦一再受到打擊,似乎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如上文提及,曼聯由球場容量以至企業規模都冠絕英超,一再大幅裁員有機會影響球會日常運作。正所謂「愈窮愈見鬼」,全球首屈一指的大球會為慳錢而縮減規模,惡性循環下愈縮愈細,長遠下來想翻身便更難。

曼聯長期積弱已深,必須下定決心重新出發,並投入資源做好青訓。(Getty Images)

曼聯如何走出黑暗旋渦?

作為一間頂級足球會,無可避免要以成績行先,曼聯如今落到如斯田地,必須痛定思痛,從基本出發,一方面繼續投放資源搞好青訓,同時想清楚球隊發展方向,聘用一位合適主帥,並在轉會市場以精明收購逐步為一隊去蕪存菁,配合從青訓所得的好苗子,慢慢改善球隊體質。

不過要做到以上幾點,必須有位高瞻遠矚的舵手為曼聯來一場複雜而精細的「手術」,現任CEO貝拉達是否具備長才做到,要由老闆拉傑夫去考慮了。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