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直擊︱從媒體中心說起 對比兩屆奧運 巴黎的好只剩環保
服務台職員有空沖咖啡、接駁巴延誤8分鐘職員才醒覺,都是法式生活態度的展現。
巴黎奧運主傳媒中心的優勢,比起東京奧運,也許只剩下「環保」。
01體育記者袁志浩 法國巴黎直擊
早有聽聞法國人的慢活態度,跟香港人事事追求速度和效率大相逕庭,出發前往巴黎採訪前已有心理準備,提醒自己切忌心急。未料一抵達位於巴黎西北的主媒體中心,在門口便受到「考驗」——雖然在機場時已啟用了奧運身份卡,也利用證件上的二維碼順通無阻地出入多個保安區,但這裏的員工卻指我無法通行,着我到中心旁的證件中心處理。
主媒體中心的建築是巴黎會議宮(Palais des congrès de Paris)的一部份,集音樂會場、會議、購物中心於一身。主媒體中心主要佔地會議用途的部份,證件中心剛正好在購物中心內,被名店、咖啡廳、餐廳等包圍。
在義工建議下我在服務處前排隊,這裏有4個櫃位,我前方約有10人在等候。工作人員面對各種難題,往往都不慌不忙;部份步驟中需要當局確認資料,部份職員在等待時更會走去沖咖啡。加上等候接駁巴士時,職員在原定開出時間的8分鐘後,才上前問巴士是否未到、再打電話查詢,令巴士遲了足足14分鐘開出,更讓我有所體會。
問題解決後,我終於踏入主媒體中心,可能是樓底低的原因,第一個感覺是規模細,就連同事在看照片也說,地方比起上屆東京奧運「骨子」。我們主要活動範圍的兩層樓中,大部份位置都是臨時搭建的間隔,甚至乎是無設計可言,柱上亦僅清一色掛上代表巴黎奧運紫藍色橫幅,與上屆行簡約風、每條柱上都掛上一幅富藝術色彩的海報形成對比。
去屆東京奧運在疫情下舉行,由於防疫規定,主媒體中心必須具空間感讓人們保持社交距離,同時因記者抵埗後首兩星期按例不可隨意外出,中心成為大家的「生活圈」,以解決各種生活需要。
然而今次巴黎奧運,中心更講求工作機能,除同樣設紀念品店、郵局等,而二樓全層是記者工作空間,也設多個查詢攤位,其中更可憑身份卡免費換領奧運版水樽,響應今屆的環保理念,但對比起如亞運等派發包含吉祥物公仔、記事簿、筆等的傳媒包,媒體包明顯不那麼豐富,當然,往屆的禮品大多也不是必需品。
至於最令人羡慕的便是主媒體中心的飲食,上屆設有便利店Lawson,配以兩至三間餐廳,其中一間提供不同款式食物。今屆法包配洋蔥湯、牛扒配紅酒的美夢落空,換來的是只得兩間同出一轍的「Food Corner」,或工作間旁在早上11時已空空如也的小食盤。
縱然「Food Corner」如傳統法式大餐一樣提供三道菜——冷食沙律、主菜、甜品跟飲品,更可選法國最有名的牛角包,但主菜如雞、魚配飯等本屬冷食,如要加熱需自行「叮熱」,結果記者一道冷熱不均的蘑菇通粉,配上一杯可樂,盛惠18歐元(約152港元)。
唯一可取之處,就是夠環保,不單是隨餐附上的木製餐具,用餐後歸還裝汽水的膠杯,更可獲發還2歐元(約17港元),餐廳旁也設分類垃圾袋跟指示,時刻提醒傳媒,成為讓人最有記憶的「亮點」。
而且這些環保方式,沒有帶來任何不便的感覺——木餐具可正常使用、膠杯退錢更吸引,眼見不少人都有退還,雖然贈送的水樽未必會用,但感覺起碼不是強行把環保灌輸在記者身上,對於曾被紙餐具「蹂躪」的朋友,也許會很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