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蔣志光鍾景輝欣然合作 19歲導演陳恩碩有才還是財?
成立爆炸戲棚那一年,陳恩碩(Tom)還未夠年齡領成人身份證,同學在玩樂時,他已埋手為舞台劇執導、洽談百老匯經典音樂劇《Singin' in the Rain》的粵語版權。
就讀倫敦大學Royal Holloway的3年時間,他「孕育」出《我和青天有個秘密》音樂劇的劇本以及30首原創歌曲,40場演出將於8月在港公演,無錯,是40場!是在挑戰香港文化界的極限抑或倒錢落海? 陳恩碩說是身先士卒,望為香港帶來一齣長壽的音樂劇。
自3歲首次觀賞過兒童音樂劇後,陳恩碩從此與音樂劇結下不解緣,由群演、主演到慢慢發現更喜歡擔當幕後工作,首次為音樂劇《油脂》執導後,強烈地想擁有屬於自己的平台去生產原創或精挑的劇目,「爆炸戲棚」應運而生。「父母一直知我喜歡做導演,直到他們看到《油脂》,整個人醉心在其中,所以當我提議辦劇團時,他們動用了自己的人脈去幫我。」父親為測量師,母親為會計師,陳恩碩一早已贏在起跑線上,成立爆炸戲棚時,除了動用父母的人脈之外,也動用了他們的資金,說着,他也自覺有點任性。「我早了一年入大學,(變相慳了一年學費。)所以父母將那年原先要使用的(中學)學費傳入我的戶口,用那些資金start up。」雖然成功靠父蔭,但陳恩碩也不是鬧着玩,在英國每逢長假即返香港,1年演5個騷,最癲試過用3星期去排練,然後3天內公演7場《血染謎情》,如此急進,主要原因是看到別的劇團一年有好幾個劇目,一時心急導致失去了理性。「後來發現自己不是想這樣做,多產而質素不好,所以第二年一騷都無搞,專心籌備《我和青天有個秘密》。」
3年換1個公演
《我》劇劇情講述官宦世家出身的包拯在教育制度的影響下,放棄了當清官的夢想。因妻子被誣下獄借酒澆愁,意外遇上從月球而來的6個外星人……陳恩碩說故事源於中學時的一篇作文,將這天馬行空的構想,以百老匯製作規模打造,單是將歌詞與劇本融為一體已花了3年時間。「寫第一幕是在2014年,知道下一幕會發生什麼事,但偏偏寫不到下去,寫不出唯有放棄,但又不甘心,於是呆坐了幾個月,然後突然被某些東西click了掣一樣,寫出了一首歌,繼而產生了第二幕。」用歌串連整個故事,既是歌詞又是對白,少了任何一粒字也推動不了情節。2015年,《我》劇進行了10場公開試演,全長165分鐘,雖然陳恩碩說當時的製作有點粗糙,但觀眾的一致好評令他決心將《我》劇搬上正式的舞台。但半年也找不到合適人選,亦即是難找投資、贊助,種種問題令他多次質疑這個計劃是否可以走下去。
改剩得個殼
「一開始想找無知名度的人演40場,但開完會之後,就清醒了。因為自己成日都想好似外國般,外國雖然演員無知名度,但幕後出名嘛,加上他們有個好成熟的市場,無論什麼劇都會有捧場客,但香港不是。」既然如此,何不找回試演時的演員呢?陳恩碩解釋說那批演員基本上都是未曾接觸過舞台劇,用作試演可以,但公演的話,觀眾有一定期望,所以不敢冒險。最後,他突然想起到了自己細細個就睇的蔣志光。「因為這個是百老匯劇,要有一個唱歌有好高技巧的人去做,同時亦要演得,因為由包拯出生講到60幾歲,中間有很多經歷。第一次同蔣Sir開會前,他把試演的錄映看了4次,說裏面的歌打動了他。」順利埋班後,一眾演員已進行了數次的圍讀,故事內容被陳恩碩改完又完,比試演時更工整。「舞台場景年半前開始設計,改了十稿八稿,每次都不是微調而是重新再設計,試過最痛苦是連續1個星期同設計師每日Skype 5小時以上,因為我對細節位好執着。」要不是這份執着,那來今天的成績呢?一路走來沒有太大波折,儘管歲數偶爾成了他傾生意的阻力,但陳恩碩承認自己是十分幸運。「不敢說自己的作品好,但至少令演員有信心同我合作,投資者未必會花時間睇我的作品,但聽完長遠發展計劃是怎樣,他們基本上都會明白。」
劇本是朋友
筆者笑陳恩碩的整個世界好像就只有舞台劇,他沒有強烈的否認,不過笑說自己也有別的娛樂。「但在英國時主力都是睇話劇同音樂劇,因為想學習他們的處理手法,的而且確眼界大開。」大學畢業了,但陳恩碩打算趁着仍有幹勁,挑戰碩士課程,研究不同地方的長壽劇。如此醉心舞台,可曾影響了學業?陳恩碩說中學時確是勁懶惰兼討厭讀書,成績一般,所以中3那年要執導《油脂》時,「老師都叫我唔好搞咁多嘢。我沒有太多理會,總之拿到應有的成績就OK。」他的中學回憶就只有練劇與寫劇本,同學是什麼?是一種有距離的存在。「的確是因為我跳出了一步,所以與同齡的人難溝通。」去到英國之後,選擇了自己喜愛的戲劇及哲學來修讀,投入程度自然不同,成立了劇團,雖然對他的學業沒有直接幫助,但過往的舞台經驗卻有助他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