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文青女神」袁澧林:我是雙面人

撰文:王嘉政 胡劍威
出版:更新:

人類追求新事物永無休止,對女性的審美觀亦不停改變,由古代楊貴妃至現代的韓流纖腰長腿,來到目前年輕一代最追捧的就是台灣風「文青女神」。文青,即是文藝青年,泛指喜歡讀書、散發出有學問的氣質,有生活態度、不庸俗。近日新電視ViuTV開台,雖然話題多多,但真正搶閘彈出的,卻是一位名不經傳的少女:袁澧林(Angela)。皆因她於該台宣傳劇集的短劇中,以清純面貌加上精靈性格,成功捕獲觀眾雙眼,不少網友大讚她似日本女星新垣結衣,更封她為「文青女神」、影視界清泉,令「Angela Yuen」成為熱門關鍵詞。一夜成名,到底她是真文青還是偽文青?而她又怎看「文青女神」這回事?《香港01》就請她現身說法,並來探索新世代這股「文青文化」。攝影:馬熙烈 場地提供:香港浸會大學 Artist Agency:StarzPeople

我.好動

訪問以「文青女神」為題目,不過,當Angela聽到這4個字,就即時大笑,不是囂張的笑聲,而是帶少許尷尬地笑,她似乎有點不好意思。

「『文青女神』嗎?其實我不會這樣形容自己,完全不覺得自己是一個文青,可能是早前ViuTV節目出街後,觀眾見到我這個女生的打扮、衣著比較簡約,看起來有陣書卷味,就說我好像『文青女神』。但我認為文青與否是很難從一個人的外表看出來,這應該是更深層一點的定義,所以我不會說自己是個文青,但能在觀眾心目中留下一個鮮明形象,擁有一個獨特的稱呼也是開心的。」

不拍照時的Angela,健談好動;拍照時的她,則立即就進入狀態,是一個讓人很有感覺的女子,到底她是真文青還是偽文青?真難以說得清!

現在一般大眾指的文青都是從外表出發,而事實上不少90後、千禧後女生都愛作這種打扮,於社交平台上經常貼出意味不明的照片和具詩意的留言。之不過Angela就認為,文青不應是刻意營造出來。

「人是有好多個面向的,我基本上是一個開朗好動的人,小時候好喜歡爬公園的鐵架,跳來跳去,經常弄傷手腳。我中學時參加好多課外活動,打排球、田徑、手球甚至足球,有些加入了校隊,當時還有玩學界跳高比賽,其中最愛的是排球。其實,我由細到大都好喜愛戶外活動,好怕悶,當然不會沒事做就約朋友去一間好優雅的cafe坐一整日,這不符合我的性格。而至於要看書的話,在家中看不就好了,沒必要特意出去找地方看。或者可能是某間店的食物好美味,便去試試,但不會為了找尋那種文青的藝術氣息才去坐一坐,這太古怪了。」

「我是一個有很多嗜好的人,做很多事情都可以樂在其中。說出來好奇怪,其實我對做侍應十分有興趣,在拍ViuTV的劇集前,我於一家私房菜做了3個月的兼職,那是一間西餐廳,正式上班後才發現有好多紅酒杯、刀叉要怎樣擺,服務客人之類的餐桌規矩,一開始真的好緊張,捉不到埋去幫客人加水的時機,那種在不影響到他們而又能完成任務的距離感,未試過是不知道的,從中我就覺得好有趣了。如果在做model以外還有時間的話,我都想找一些特別的工種做兼職,很渴望嘗試多一些不同事物。當然我的首個目標是想做演員,但現階段我的人生經驗還是很少,所以,無論任何經歷可豐富我的演出。」

我.好靜

正如Angela所說,人是會有不同面向,好動以外,她也有文靜的一面,而且也有一些異於別人的興趣,可能讀者看後會有「這樣很文青」的感覺,但她仍是極力否認。

「當然我也有靜態的一面,雖然不太愛閱讀,但我會寫日記,也喜歡看電影,好多時還是一個人去看,因為我不太愛留在家中,有時晚上約了朋友聚會,我會一早就走出去,在這段時間內找一下附近有什麼戲院的電影好看,然後就會一個人四處走走、坐一坐等開場。我不知道這是否算是文青的行為,但我覺得,一來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二來只是消磨時間吧。」

「至於電影的種類,相對一些直述故事的影片,我則較為喜歡看很多留白的劇情片,可以給觀眾更多想像空間。尤其David Fincher(《異形3》導演)和Joe Wright(《傲慢與偏見》導演)的作品,前者很擅長把人性醜惡一面,以輕描淡寫的手法拍出來,令你無形之中感受到那種心寒的壓迫感,如早前我受傷住院時看的《失蹤罪》,真是引人入勝。而Joe Wright則拍很多文學作品,好有觀賞價值。商業片也會看,英雄片就較少,但也並非完全不看,好像《蟻俠》我都幾喜歡,它的節奏和剪接處理得好好又多笑位,不過,多數時候我是以劇情片為優先。」

袁澧林被經理人公司指擅自接jobs。(資料圖片)

做文青還有一個條件,就是愛出走,旅行和文青之間彷彿畫上等號。當然,指的不是去東京或米蘭血拼,而是遊走青山綠水之間尋訪隱世,這一點Angela終於發現和自己吻合。

「因為覺得香港已經是一個好城市的地方,所以旅行我喜歡去郊區和古蹟,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例如越南的大叻,就是我最喜歡去的類型,節奏慢、湖光山色、多戶外活動,可惜,我去到第一天就出了交通意外,未能盡情遊覽。」

這處要補充一下,Angela上月去越南旅行期間,坐朋友電單車尾時撞車,結果左腳受重傷,膝頭縫了15針。大傷初癒,雖然醫生叫她小心,別做大動作,但訪談時見她還是紮紮跳,果然好動。

衣著風格的誤會

交談一陣後,已能確定面前這位不時傻笑的Angela,並非網民想像中的文青,那麼何解會給人這種印象?相信是和她的衣著有關。

「衣著風格方面,我很喜歡著民族服,記得早兩年去四川、雲南時,對當地的苗族、白族的衣服很感興趣,最喜歡這種很有整體感、從頭到腳全身的花紋都好鮮艷,而且,這些衣著的背後都有很濃厚的傳統文化,是當地歷史的一部分,我會覺得好有意思、好想體驗其中。所以,我都十分喜歡去泰國旅行,會買好多當地的服裝。」

Viu邀請Angela在PCCW周年晚宴表演。(Angela facebook)

「至於不用工作的時候,平常我都穿得比較簡單,舊時因為個子較高,買衫買鞋沒有太多選擇,而現在就大多都是購自日本大型品牌連鎖店,尤其上學時會偏向穿著一件頭的裙子,不用襯衫,顏色都是一些較『大地』較暖的單色,剛好給人的感覺好像很整齊、很簡約,其實,我不是刻意要作文青打扮的。」

平民女孩更貼地

Angela笑說,最初見到自己的大頭出現在港鐵站會感到尷尬,現在也還有點不習慣。(微博圖片)

相對於做女神,Angela還是請大家別被她文藝的外表騙倒,其實她性格很外向,於學生會做公關又參加六四集會、關心社會,且她的形象並非由公司打造出來,因為她是在偶然機會下拍攝廣告,然後再簽約模特兒公司,由始至終她都是這副樣子,展現真我。

「其實,我的習慣一直以來也沒太大改變,好平民,行街篤魚蛋,尤其喜歡去茶餐廳和冰室,反而對高級餐廳有種抗拒,我經常和朋友說好害怕去有紅酒杯的地方吃飯,菜單又看不懂,坐進去感覺好奇怪。我覺得現在網絡盛行,就算自己在網上看到的人有時也會在街上遇到,變相其他人見到Angela也一樣是如此,所以無得扮也不能假,因為你在網上是怎樣,遇到真人時就會怎樣,這是好真實的,你的性格是很透明,因為別人真的會見到。所以,我是希望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傳遞給觀眾。」

Angela在社交媒體會分享一些日常生活的事。(Angela fb截圖)
我喜歡攝影,平時會拿着相機四圍拍。(Angela Instagram截圖)

說到網絡,現今青少年似乎連Facebook和微博都覺得落後了,Instagram(IG)才是最潮的社交平台,作為90後,Angela又是如何運用IG呢?

「我不會覺得Instagram是一個工作的平台,因為放上去的東西都是日常生活,用來記錄我的不同時刻,並非故意賣弄什麼風格,那是真正的我。我習慣在照片上加點描述文字,也很喜歡看其他人的照片描述,因為這是拍照的當下,那件事情那個時刻,從中也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性格。不知何解,我真不太喜歡自拍,社交平台上的照片大多是別人幫我影,我喜歡照片是連人帶景,每張相都有它的故事。我喜歡攝影,平時也有拿着相機四圍拍,喜歡捕捉一些朋友的表情,和有趣、有故事性的畫面,好像去越南時經過一條小巷,兩旁擺滿小販攤檔,而且全部小販都是女性,有的更大着肚,那個情景令我覺得好特別,我就是喜歡拍這類照片。」

文青之後……

問到Angela會否想擺脫文青形象,她表示又不會刻意這麼做,但她的願望是做演員,自然不想被定型,雖然之前因為受傷和要上學,而未能全身投入演藝圈,不過,她透露到5月放假時就會首次拍電影,接下來她將參與更多演出,全力向這方面發展。

「多了人認識的感覺好有趣,尤其我這種新人,大家對我的稱呼會隨着時期而改變,舊時會說『你就係initial廣告個女仔』,之前是『美心姐姐』,而現在會直接叫Angela,好親切。」

一套宣傳用的短劇令Angela突然爆紅,相信無論她本人還是劇組也意想不到。(劇照)

「ViuTV的《WEIU》是我第一次正式拍長片,這是好大膽的嘗試,也感謝他們給我這個機會。事源大約在半年前幫他們拍了一條短片,認識了《WEIU》的導演,當時他們已開始籌備這套劇,認為我很適合,於是就度身訂做了『Angela』這個角色,嘻嘻哈哈的有點傻氣、情緒大上大落,和我本身的性格很接近,可說是做回自己。不過當初接到劇本時,發現有好多場面是要望着鏡頭講出內心感受,好像《死侍》直接同觀眾說話一樣,因為我真是一個好新的新人,之前只拍過一些廣告和MV,很少望着鏡頭講對白做戲。研究角色時,我回想起一些看過的影片,其中《紙牌屋》幫助最大,此劇第一季是由David Fincher執導,他很喜歡叫演員突然望着鏡頭說話,主角Kevin Spacey在劇中也經常有這種場面,雖然和我的角色劇情很不同,但我可以從他們身上摸索到如何運用這種演繹手法,令我做得更自然。」

「每套電影都有它的特色,如笑片去到某個位要爆,演員必定有他的方式去做,才有火花。而現在我對看電影的興趣就更濃厚,因可從中偷師。」

我認為文青與否是很難從一個人的外表看出來,這應該是更深層一點的定義,所以我不會說自己是個文青。

玉女文青大不同

記得舊時我們會稱呼周慧敏、楊采妮、梁詠琪這類女星為「玉女」,有種高高在上、可遠觀而不能近望之感。而正如訪問中Angela說的一樣,因為網絡發達,現今的女藝人相對貼地,過去由娛樂公司包裝、打造出來的女星形象,已很難令大眾受落。反而愛透過網絡與粉絲交流,形象親民、鄰家女孩感的新人,更為大家所接受。而說到「文青女神」則介乎於兩者之間,既給人親切感,又不至於唾手可得。她們的樣子未必是大美人,但普遍都清純標致有氣質,而且有一定文藝修養,尤其懂得彈奏樂器,令人感覺更強烈,作為文青發源地的台灣,擁有多位殿堂級的「文青女神」如陳綺貞、桂綸鎂、陳妍希等,本港組合「糖兄妹」初出道時「糖妹」黃山怡也是這種路線,而較新的女藝人之中,蘇麗珊和「出爐金像獎影后」春夏亦可說是文青代表。

文青集散地:台灣與日本

追本溯源,「文青」本指社會上對閱讀、電影等文化藝術有濃厚興趣的年輕男女。只是,熱愛文學和研究電影從來都屬於小眾趣味,近年卻成為香港年輕人的潮流風格,形成大群難辨真偽的文青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之怪現象。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日本和台灣才是亞洲文青潮的主要推手。

書店、咖啡室、市集、簡約風格……其實香港一直不乏這些「文青至愛」事物,問題是太商業和枯燥乏味,無法扣緊時下年輕人厭惡連鎖大集團、主流壟斷、形象刻板的心態。簡單來說,就是「連無印都嫌俗」;加上過往香港年輕人追捧的MK、潮童文化漸漸變得負面,甚至被網民恥笑,年輕人在衣著以至價值取態上也渴望尋求「360度」轉變。

而那邊廂,台灣和日本早已發展出文青「配套」。台、日書店在1990年代看準商機,在賣書以外一併售賣文房用具、生活精品以至餐飲,實行將書店改造成如商場。台灣的誠品書店和日本的蔦屋書店便是最佳例子。這種「生活式」書店漸漸成為消費熱點,即使本身對芥川龍之介毫不認識的年輕男女,亦可進去買杯珍珠奶茶。再加上張懸、盧廣仲等小清新歌手和蔣雅文這類網絡紅人強推文青風,年輕粉絲將偶像的衣著及拍照風格照辦煮碗,促使文青演變成主流熱潮。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