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過份解讀《孤獨的理由》? 王貽興:存在穿鑿附會問題

撰文:梁子健
出版:更新:

香港中學文憑試中文科試卷中,以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助理教授林黛嫚的文章──《孤獨的理由》,考核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但作者本人日前在個人社交網站亦表示:「很多題我自己都不知如何答。」因而引發大眾熱議。

其後林黛嫚更獲媒體邀請匿名試答考卷,但得分也只有4分中的2至3分,於是有網民覺得作者的作答都不是標準答案的話,考評局會否過份解讀、甚至曲解作者作品的原意呢?對於上述情況,《香港01》聯絡上本港知名男作家及節目主持王貽興,問問他的看法:

「其實呢個可以話係亞洲地區教育嘅有趣現象。我相信作者寫嘅時候呢,可能佢唔會刻意諗首先就嚟個首尾呼應,然後就嚟個排比,即係作者其實唔會將個作品量化到咁嘅地步先寫出嚟囉。咁事後啲人點樣挖返呢啲嘢出嚟呢?第一作者自己有無咁嘅意識啦,二來就係事後嘅計算同穿鑿附會囉我覺得,所以當事人自己都無呢個意識嘅時候,你問佢主題係乜嘢、用咗咩手法,呢啲其實都係為咗方便考試時作返啲問題出嚟,咁你永遠都用呢啲手段去處理篇章嘅時候呢,就永遠都會存在嘅問題係第一,個原作者自己無咁嘅諗法啦,佢自己都未必答到;第二,當你拎去考試,而啲問題有深淺嘅時候呢,對於較深嘅問題設計,簡單啲嚟講就係老作囉。」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助理教授林黛嫚。(FACEBOOK圖片)
林黛嫚對於《孤獨的理由》考題亦坦言:「很多題我自己都不知如何答。」(網上截圖)

眾所周知,這類美其名為「賞析」、「理解」的考試,誠如網民所說,實際上都是有model answer、有評分準則的,林黛嫚亦回覆傳媒時更道出重點:「文學無分對錯,但考試就要分出對錯,且考試需要技巧,需要習慣考題的方式。」因此,比起考生的「賞析」能力,其實「應試技巧」更重要。

王貽興如此說:「同香港、台灣、內地呢啲亞洲地區作比較,外國可能問嘅時候要考生個人發揮或表達個人感受比較多,咁呢個情況無咁多爭議囉。咁但係當我哋考試都係有model answer嘅時候,或者考評局覺得啱,但作者本人都未必同意個所謂答案嘅時候,呢個永遠存在嘅問題就係要穿鑿附會。其實我覺得你可以問考生一樣嘢,例如香港舊情懷或者其他都好,你可以叫佢講吓個人相關經驗,或者有無睇過一啲文章、影視作品令到你有相同、類似嘅感覺,咁咪可以令佢真係可以將自己現有嘅資料答出嚟。」誠言,考試評分不一定要有對錯之分,特別是「賞析」和「理解」,言之成理、不牽強便可。

+8

香港藝人與歷史人物撞樣 古巨基孫文似餅印 周柏豪周恩來係倒模

【TVB童星女大18變】莊錠欣韓妹樣上緊位 冼迪琦可愛風啱日本

YouTuber 拍片挑戰觀眾 CatGirl:把我的第一次獻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