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致敬Oskar Fischinger 因希特拉斥抽象藝術墮落被迫離國
動畫大師Oskar Fischinger今日117歲冥誕,Google特意在首頁,向這位集藝術家、音樂家和電影製作人於一身的一代大師致敬。
Oskar Fischinger生於德國,以創造音樂同步的完美停格動畫作品聞名。Google Doodle創意總監Leon Hong稱讚道:「他真正擁有獨特的能力,賦予抽像事物不可思議的個性和品格,在音樂伴奏中對每一個情感細節和節奏做了細緻的同步。」
Oskar Fischinger在1900年6月22日出生於德國,早年修習工程技術。他16歲時閱讀關於活動繪畫的文章受到啟發,當時便有志朝這門新興藝術行業發展。他當過舞台劇的美工,隨後正式投身電影創作。Oskar Fischinger的繪圖專長與工程師經歷,為他日後的電影創作奠下基礎。
他在1920年代初期的工作,不足以維持生計,所以他轉往慕尼克及柏林尋找機會。小子來到大城市,終於獲得首次為電影進行創作的機會,那就是為1929年的電影《月裡嫦娥》(Frau im Mond)製作特別效果。
1930年代,Oskar Fischinge創作一系列突出音樂與影像關係的作品,以單一影像配上單一樂器,多種影像伴隨着多種樂器進行製作。與音樂同步的完美停格動畫作品製作過程繁瑣,需要耗時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才能完成。惟這一系列作品也讓Oskar Fischinger聞名世界。
Google今次推出紀念Oskar Fischinger的doodle有互動功能,用家可利用Oskar Fischinger的影片,製作有個人風格的音樂影片,然後跟親友分享。這是Google與大師最年幼女兒安吉(Angie Fischinger)合作,再加上Oskar Fischinger的作品製成的。
Google Doodle創意總監盛讚
Google換了首頁徽標,紀念Oskar Fischinger的冥壽。Google Doodle創意總監Leon Hong稱,「每一次我看到他的電影,我都會迷失在不可思議的形狀和顏色之中。」
Leon Hong表示,最令人驚訝的是,Oskar Fischinger的作品能在電腦技術尚未出現之時,已經能完美呈現幾何圖像之美,令人難以置信:「儘管今天的電腦工具可協助繪圖,但我們每天在電視和數碼媒體上看到的動態圖形數量,仍未能與Oskar Fischinger的作品匹敵。」
希特拉上台後赴美 1967年離世
Oskar Fischinger名為Studies的系列影片,合計有14部,可是1928年前的第一至第四部已散佚。可幸的是《研究第五號》(Studies 5, 1929)至《研究第十二號》(Studies 12, 1932)實驗動畫系列短片,不僅在德國公映,也外銷到美國及日本等地,說明實驗動畫影片也能為大眾受落。
他的成功來得有點不是時候,納粹德國領袖希特拉認為抽象派藝術是墮落並予以打壓。Oskar Fischinger雖盡力留在祖國,但後來不得不在1936年移民美國,定居加州,繼續他的動畫短片試驗。他輾轉在派拉蒙(Paramount)、美高梅(MGM)以及迪士尼工作,1938年創作了一部名為「Fantasia」的短片。
Oskar Fischinger在1967年1月31日與世長辭,終年66歲。他有不少作品都有在洛杉磯視覺音樂中心(Center for Visual Music in Los Angeles)展出,有意前往當地旅遊的話,可考慮與參觀中心列入行程中,與一代大師來個跨時空的交流。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