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前進黨大勝在望 馬克龍奇蹟能走多遠?

撰文:陳冠東
出版:更新: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以39歲之齡成為法國史上最年輕總統後僅一個月,他創造的新勢力「共和前進黨」(La Republique En Marche)又在國民議會選舉中擊潰兩大傳統政黨,不僅在法國前所未見,在西方現代民主政治中亦屬異數。
馬克龍是如何推動這場非一般的政治革命?有別於左右兩極的絕大多數民粹主義者,他以「中間」作為自己政治革命的軸心,既吸納右翼自由市場理念,又採納政府必須維護社會福利的左翼主張,用樂觀態度為不滿現狀的國民提供解決政治沉疴的藥方,喚起他們對未來的憧憬。
當然,在所向披靡背後,他的「素人政權」也存在隱憂。馬克龍曾形容自己進行的是一場不知何時結束的政治實驗,真正挑戰才剛開始。

政治人物經常說:「政治一日都嫌長。」要贏下一場選舉絕不容易,有時下錯一子就「滿盤皆落索」。英國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就活活證明所有民調優勢都是浮雲,選戰就是要在一定時間內吸引最多選民支持,過程中所有錯失都會被無限放大。文翠珊4月宣布大選時希望做到卻實現不了的事,竟被一海之隔的馬克龍奇蹟般在國會選舉中完成了——那就是獲廣泛民意授權,使施政暢通無阻。

    馬克龍效應奏效 「共和前進!」勢一黨獨大

法國國會選舉以地方選區為單位,理應是地方議題掛帥,但今次選戰討論都集中到馬克龍身上,共和前進黨的候選人更大多是空降到不同選區,宣傳馬克龍的理念。他們的宣傳品上大多都把馬克龍與自己放到一起,以表明自己會跟隨他的施政方向走。

在維勒班市(Villeurbanne)選區出戰的商人博內爾(Bruno Bonnell)便堅定實行此宣傳策略。他挑戰的是前教育部長瓦洛貝勒卡西姆(Najat Vallaud-Belkacem)。該區一直是社會黨的票倉,按道理博內爾應會遇上艱苦的選戰,但他得到已倒向共和前進黨的里昂市長(維勒班位於里昂外圍)兼現任內政部長科隆(Gérard Collomb)支持,在6月11日首輪選舉的得票率高達36.69%,比同樣進入次輪選舉的瓦洛貝勒卡西姆高出逾20個百分點,一位新人輕鬆擊倒了政界巨人。

其他地方首輪投票的得票率亦相去不遠,共和前進黨整體得票率為32.3%,一個月前仍被看好成為國會最大黨的共和黨只得21.5%。學者推算,兩黨最終所得席數相差甚多,共和前進黨可望獨佔國會577個議席中的大多數。

瓦洛貝勒卡西姆所屬的社會黨表現更為慘淡,聯同原有國會盟友的首輪得票率只有9.5%,議席勢將由近300席銳減至十數席。左右兩極政黨的表現亦不如預期,馬林勒龐(Marine Le Pen)在一個月前的總統選舉中得到33%選民信任,但她領導的極右國民陣線在國會首輪選舉得票率只剩下13.2%,極左派政治家梅朗雄(Jean-Luc Melenchon)領導的不屈法國為11%,兩黨都很可能無法組成黨團。換言之,來屆國會將是共和前進黨一黨獨大。

相關文章︰當面狠批普京仍獲對方讚賞 法國總統馬克龍盡顯領袖風範

共和前進黨在這次法國國會選舉大勝,來屆國會勢將出現一黨獨大局面。(圖片來源︰美聯社)

    改革路線橫跨左右陣營 政治素人撼動百年老牌政黨

共和前進黨源自馬克龍於2016年4月成立的政治運動「前進!」(En Marche!),同年8月,他辭去經濟部長一職,走到建制外實踐自己的政治抱負,11月底參與總統競選初期,多數媒體只視他為陪跑份子,沒有多少人預見得到他今天的霸氣。他成為國會選舉的中心,說明了選戰其實是一場對他個人魅力及改革藍圖的信任投票。

選戰中除了鞏固票源,當然還要奪走對手的選票,才可大獲全勝。法國兩大傳統政黨社會黨與共和黨在今年的連場選戰中受挫,社會黨一些要員早已倒戈投靠馬克龍,共和黨的選民成為馬克龍在國會選舉的重點引誘對象,過程由組閣開始。馬克龍內閣一共有三位共和黨人,分別是總理菲利普(Edouard Philippe)、經濟部長勒邁爾(Bruno Le Maire)以及公務員事務部部長達爾馬寧(Gérald Darmanin),其中勒邁爾更在入閣後轉投共和前進黨。

這三人隸屬共和黨內不同陣營:菲利普在總統初選中支持朱佩(Alain Juppe);勒邁爾同樣是朱佩支持者,當共和黨最終候選人菲永(Francois Fillon)爆出醜聞後,他轉為支持馬克龍;達爾馬寧原本支持菲永,因菲永醜聞而退出共和黨競選活動。三人都為共和黨知名人物,他們的轉軚讓「淺藍」(藍色是共和黨代表顏色)選民更能信任共和前進黨,有利其候選人在鄉郊、東北等地搶票,其中菲利普與達爾馬寧更是北部城市勒阿費爾(Le Harve)及圖爾寬(Tourcoing)的市長,在當地有相當影響力。

相關文章︰法國國民議會選舉 馬克龍狂派素人參戰 鬥牛士都有份?

法國前總統奧朗德被視為社會黨在這次國民議會選舉中潰敗的元兇之一。(圖片來源︰Getty Image)

共和前進黨的策略也引起了共和黨內亂。共和黨負責統籌今次國會選舉的是前財政部長巴魯安(Francois Baroin),在共和黨可奪得國會大多數議席的原本預算下,他其實很有可能擔任總理掌管政府,但面對馬克龍的競選策略,他卻陷入了黨內路線之爭。

共和黨的溫和派不斷倒向馬克龍,包括兩名前總理拉法蘭(Jean-Pierre Raffarin)與德維爾潘(Dominique de Villepin),同樣為前總理的朱佩則態度曖昧,留下巴魯安獨力面對黨內強硬派的挑戰。黨內強硬派希望利用身份政治作為選舉主調,與國民陣線爭奪選票來挑戰馬克龍。

巴魯安本人並不屬於強硬派,他希望能與馬克龍合作,可是溫和派人物都走得七七八八,他成為無權司令,只可以眼白白地看着共和黨分崩離析。共和黨淪落到勢孤力弱的田地,社會黨更徹底被邊緣化,死因說到底都是咎由自取。馬克龍敏銳地把握國民對傳統政黨僵化執政模式的不滿與厭倦,發起以團結左中右「改革派」、消除老舊左右對立為核心的政治運動。共和前進黨國會參選人有半數為「政治素人」,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40出頭,遠低於原有國會。

    投票率偏低或埋下隱憂 勞福議題隨時引爆危機

法國對上一個擁有如此權勢的總統,便要數到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了。他通過修憲擴大總統的權力,帶領法國進入「第五共和」。馬克龍曾聲言,除戴高樂外,法國當代再沒有可把國家精神「人性化」的領袖,如今他也有機會可創屬於自己的新時代。

戴高樂當年推動修憲,目的是終結法國在二戰結束後的第四共和時代裏,12年內產生24個內閣與16個總理的亂局。不過,第五共和也早已被推到手術枱旁。自密特朗(Francois Mitterrand)開始,法國左翼陣營一直要求加大對總統的權力制衡,極左候選人梅朗雄在今年競選時便憑藉類似主張獲得年輕人共鳴,極右政客馬林勒龐則提出對臃腫的國會抽脂瘦身。

馬克龍帶領「共和前進黨」成功締造歷史,有評論甚至稱為「第六共和」的開始。能否更上層樓,且看他處理多項極具爭議性議題時的手腕是否高明。(圖片來源︰美聯社)

而馬克龍也認同國家政治結構需要改變。如今他身為拿破崙後最年輕的法國元首,手執政府和國會的絕對權力(只剩下9月才舉行選舉,影響力不大的參議院還未控制),能否更上層樓,就要視乎他在大權在手的情况下是否能約束自己。畢竟他要推動的改革,諸如全面修改勞工法,仍會面對強大抵制聲音,而今次國民議會選舉首輪投票率只得48.71%,全國還有一半選民蠢蠢欲動。梅朗雄便表明,馬克龍的改革藍圖並不代表國家大多數。民調專家Edouard Lecerf直言,法國人對馬克龍的寵愛不會永無休止,「當他開始改變退休福利與勞工法,局面將會變得遠為複雜」。

(節錄)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法國國民議會第二輪選舉初步結果最快於本港時間6月19日(本周一)公佈,想了解更多關於今次大選對國際政局的前因後果,敬請留意6月19日出版第65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