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指台灣大選不能主導台海局勢 美媒關注各黨兩岸問題取態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台灣大選1月13日舉行,台海局勢是地緣政治的焦點之一,為世界矚目。各國媒體都為台灣大選解說,以下是來自英文兩個媒體的社論,英國《衛報》描述着今天大選的狀況,特別提到民進黨不一定最選民最滿意的選擇,但即使賴清德勝出,也不一定能主導台海局勢發展。

英國《衛報》:
台灣大選不能主導台海局勢,美國大選才是

就像世界各地許多選民一樣,台灣選民會把經濟放在首要議程。對許多選民來說,他們對民進黨最大的不滿是低工資、高房價和糟糕的公共服務,但相對賴清德選民對其他選擇更不看好。侯友宜和柯文哲曾試圖達成協議,但最終陷入令人尷尬的爭吵而分手。

北京已明確表明,若民進黨繼續勝出他們會懲罰台灣,可能是限制兩岸貿易或加大軍事行動。而國民黨勝出北京可能會給予一些鬆綁,但北京要掌握台灣未來的決心不會減弱。

事實上,不論台灣的下任總統是誰,他都無法主導局勢的發展,而只能對其作出回應。因為主導台海局勢,更大程度是看中國的內政、軍事實力以及與華盛頓的關係。而選民亦知道,與2024年的美國總統競選相比,台灣選舉在地緣政治上的影響相對較小。

圖為1月3日,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在台北出席拉票活動。(Reuters)

美國《華爾街日報》:
台海問題是焦點,但各政黨對待兩岸問題差異不大

台灣海峽已成為世界地緣戰略的爭議焦點之一,兩岸的問題已經壓倒了經濟通脹,成為競選活動的焦點。

台灣的政黨之間存在重要差異,但不應該誇大這些差距。民進黨的領先者賴清德承諾繼續捍衛台灣民主自治;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承諾採取傾向與北京和解的方法,但同樣強調不追求與大陸的統一政策。第三名候選人柯文哲也持有相同觀點,他表示可以通過更有技巧的方法,實現國內治理和良好的兩岸關係。

三人共同的主題是希望保護他們的民主,他們目睹了香港的命運,因此他們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北京對香港的鎮壓證明了「一國兩制」實際上意味結束民主。

因此,賴清德的政策並無冒犯中國,即使選民選出賴清德,也不代表是台灣人認同對中國的挑釁,台灣人會把台海爆發戰爭的問題歸咎於中國,他們在前往投票站的路上都明白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