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太強」德國經濟部長計劃補貼自家廠商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近一段時間,德國政府頻頻傳出在太陽能領域減少所謂「對華依賴」的聲音。當地時間12月17日,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接受德國編輯網(RND)採訪時稱,他計劃通過提供國家補貼的方式,加強本國太陽能製造商的實力,並與中國製造商競爭。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撰文:齊倩

「德國的太陽能產品符合他國產品不符合的某些標準,例如,德國製造商通常在不使用有害化學品的情況下高效運作……」哈貝克稱,因此,德國製造商「這種具有彈性的貢獻應該得到獎勵」。

哈貝克表示,他計劃通過德國《可再生能源法》在國家層面上對本土太陽能製造商提供補貼,「目前議會有關『太陽能一攬子計劃』的提案使國家補貼的實施成為可能」。RND報道稱,「太陽能一攬子計劃」原計劃定於2023年初施行,但在德國聯邦議院的討論被推遲至2024年1月份左右。

哈貝克表示:「無論如何,我們都有實現計劃項目的堅定目標。我們有實力雄厚的創新公司,其他想在這裏投資的公司也很感興趣。我們應該予以充分利用。」他還呼籲德國製造商積極推銷產品,比如,「發起一場活動,為德國產品提供特別優惠」。

中國太陽能/光伏:圖為2018年6月11日,工人在中國淮安安裝太陽能板。 (Getty)

哈貝克強調,太陽能行業對於創造就業崗位十分重要,而且「對德國來說,重要的是本國產品至少要在本國市場中佔有基礎份額」。他說,這也是一個經濟安全問題,「我們不能完全依賴進口」。

RND稱,近年來,德國太陽能市場蓬勃發展,但絕大多數太陽能電池板來自中國。一些德國光伏行業代表長期以來一直呼籲政府為國產電池板提供補貼,以便與中國製造商競爭。

最初,德國聯邦經濟部計劃使用13億歐元(約111億港元)為德國製造商提供補貼,並要求各州為本土光伏產業提供融資計劃。但德國憲法法院11月在裁決中,削減德國政府提出的「氣候與轉型基金」中的大部份預算。現在,經濟部則希望議會通過「太陽能一攬子計劃」,繼續扶持本國製造商。

太陽能:圖為2019年8月14日,澳洲國家海事博物館頂部裝置的太陽能板。(Getty)

不僅是德國,歐盟近期也在籌劃類似的補貼計劃。路透社10月曾報道稱,近幾年來,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給歐洲製造商帶來「巨大的價格壓力」。以德國為首的歐盟國家正試圖在太陽能領域減少對華依賴,計劃動用補貼或「關稅大棒」等工具,保護歐盟光伏企業。

歐盟委員會數據顯示,歐盟90%以上用於製造太陽能電池板的矽錠和矽片來自中國。當前,歐洲太陽能電池板出現供大於求和價格低廉的現象。歐洲太陽能製造委員會(ESMC)表示,價格已從2023年初峰值時的約每瓦0.24歐元(約2港元)降至0.15歐元(約1.3港元)左右,而歐洲製造商的定價為0.30歐元(約2.6港元)。

不過,有業內人士透露,德企內部對此存在分歧,有安裝商質疑此舉屬於貿易保護。同時,一些歐洲太陽能企業也組團表示反對。瑞士光伏企業高管稱,關稅並非解決當前挑戰的最優解;歐洲光伏產業協會則警告稱,潛在的關稅戰將導致「雙輸」,並嚴重損害歐洲部署清潔能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