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擬填海造800公頃「長島」 官員:應對海平面上升威脅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從濱海堤壩(Marina Barrage)至丹那美拉(Tanah Merah)渡輪碼頭,新加坡將在東海岸(East Coast)水域填海造島和興建蓄水池。面積約等於兩個濱海灣(Marina Bay)般大的人工島落成後,即可緩解海平面上升對新加坡帶來的威脅,也能建造休閒設施、住宅和工業區等。

名為「長島」(Long Island)的人工島佔地約800公頃,將耗時「數十年」發展,相關技術研究2024年初開始,預計為期5年。與此同時,市區重建局和公用事業局也會與公眾和利益相關者接洽,繼續尋求他們的看法和建議。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11月28日為一場介紹改善東海岸公園環境和植樹的活動致辭時,宣布長島發展計劃。

新加坡擬在東海岸水域填海造800公頃「長島」,圖為構想圖(新加坡政府網站)

根據初步構想,長島將由3塊填海土地組成,它們會高於現有土地,一字排開形成一個「島鏈」,從濱海堤壩延伸至丹那美拉渡輪碼頭,橫跨東海岸公園,總長約18公里。

長島將建在距離東海岸公園外的海域,與公園平行。它和東海岸公園間的水域則會形成新的蓄水池。

填海新增的土地可以用來興建住宅、發展服務和娛樂設施,以及為東海岸公園增添額外20公里的濱水公園,把現有的濱水區長度拉長多兩倍。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於2019年的國慶群眾大會演說中提及建造長島防洪的計劃,市區重建局也在2022年的長期規劃檢討展覽上展示這個方案。

這並非新加坡首次在東南海岸大規模填海。上一次的大規模填海工程於1966年,也就是新加坡獨立隔年展開,歷時超過20年。範圍從丹那美拉勿剎路到直落亞逸盆地(Telok Ayer),面積超過1500公頃,相等於2100個足球場。馬林百列(Marine Parade)組屋區所在之處,便是當年填海所造的土地。

李智陞說:「50多年前,當我們的先驅在東海岸展開填海工程時,他們不僅是在解決新加坡當下面對的迫切挑戰,而是把目光放得長遠,想像未來可能的景致,為後代創造空間和機會。我們必須延續這樣的長遠規劃。」

隨着氣候暖化,估計到21世紀末,新加坡四周的平均海平面可能上升高達一米。若漲潮和風暴潮同時發生,海平面甚至可能上升4至5米。

新加坡是個低洼島國,三分之一的土地比平均海平面高不足5米。李智陞指出,眼前的一項重大工程,是要為氣候變化帶來的長期影響做好準備。由於東海岸面對的水患風險很高,所以須採取措施,保護人們的家園和生計。

新加坡擬填海造800公頃「長島」,圖為構想圖(新加坡政府網站)

沿岸築建「長牆」雖技術上可行 但會影響東海岸公園使用者

除了築建長島外,當局也曾探討其他可能的方案,包括沿岸築「長牆」。

這意味着,當局必須沿着濱海東至丹那美拉建造高達3米的海堤,來阻擋高漲的海水,以及設置12個防潮閘和泵站,以避免海水回流。這在技術上雖然可行,但如此一來,公眾就無法親近大海,也須犧牲多達15個足球場的空間來建防潮閘和泵站。

相較之下,長島方案是個更合適的選項,可以大致保留現有的東海岸公園,公眾能繼續在新的蓄水池上進行水上運動,也可以把防潮閘和泵站的數目大大減少至兩個。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