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少男效「羅密歐」自殺 「茱麗葉」涉教唆被控誤殺
莎士比亞劇作《羅密歐與茱麗葉》描寫生於兩敵對家族的男女邂逅,故事最後以殉情作結。現實中,美國麻省一名少男因故萌生死念,想以這部經典為藍本「有樣學樣」。然而知情的女友不但沒阻止,還不停慫恿他踏上絕路。她被控以誤殺,倘罪成將被視為成人般面對判刑。
事源於2014年,當時17歲的女生卡特(Michelle Carter)和18歲男友羅伊(Conrad Roy)交往期間,發現羅伊有自殺的念頭。她不僅沒有阻止他,反而鼓勵他自殺。他以吸入車廢氣方式尋死,但當他一度走出來時,她催促他返回車上。羅伊7月13日車內自殺身亡,死於一氧化碳中毒。
警方事後翻查手機通訊紀錄,發現卡特在7月12日,即羅伊自殺前一天,不斷發短訊給對方,並鼓勵他自殺。
▼美國少女因慫恿本已有自殺傾向的男友尋死,因此被控誤殺。請點擊以下圖輯,觀看更多法庭現場照片。
男倡仿沙翁經典自盡 女拒當「茱麗葉」
卡特鼓勵羅伊自殺被控誤殺。她周二(6日)到法院接受審訊。這段本已隨着羅伊埋入黃土的戀情,又再度成為眾人話題。
外貌娟好的卡特2012年到佛羅里達州探親,邂逅同樣英挺醒目的羅伊,兩人自然發展成為情侶。雖然他們同住在麻薩諸塞州,但住處相距約65公里。兩人由始至終只約會過幾次,大部分時間都透過電話或短訊聯絡。
案件引起外界注意的其中一點,是一般人知道戀人有意尋死,想必盡一切努力讓對方放棄死念。但當羅伊向卡特提出模仿《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劇情自殺時,她拒絕男友要求,卻又慫恿對方了結自己。
羅伊死後,卡特為喚起外界關注精神健康,曾舉辦籌款活動,還有以他的名義籌辦慈善壘球賽。
案件關鍵:短訊是催命符? 少女被控誤殺
事實上,羅伊也不是一開始就對人生絕望。畢業照片中的他笑容充滿朝氣,看來是個前途無限的小伙子。只是羅伊父母婚姻破裂,兩人走上離婚一途,失去完整家庭的他陷入抑鬱。此外有家庭成員對他動粗,又在語言上虐待他,令羅伊情緒愈來愈糟,甚至曾上網搜尋有關自殺的資訊。
案情重點在於,當時卡特向羅伊發送的十多則鼓勵自殺短訊,是否導致他實行自殺。
跟羅伊關係不同的人對此有不同的講法,也從不同角度訴說這宗憾事。
羅伊的母親周二在庭上作供,她表示愛兒自殺前並沒有任何徵兆,但她也認為他有點抑鬱。她憶述羅伊自殺前,曾陪她和妹妹到海邊玩。他買雪糕給妹妹吃,又談起了拿到獎學金和未來的事。
羅伊自殺後,她收到卡特的短訊慰問,後者寫得很哀怨:「我愛他,林恩(Lynn,羅伊之母),我知道我仍年輕,但我想我餘生都會跟他同在。」羅伊的母親指出,在卡特的短訊中,從未提及兒子計劃自殺。
現年16歲的羅伊之妹Camdyn的口供與母親差不多。她也說哥哥在沙灘時看來沒有不妥。在羅伊死後,卡特向她發送短訊給予支持,但沒有提及羅伊死前與她有聯絡。
檢控官指女方想男友死 博人同情關心
檢察官弗林(Maryclare Flynn)在開庭陳詞時指出,卡特當羅伊是一隻棋子。她知道男友已死,沒有第一時間報警或通知男友家長。她是想藉着「傷心的女友」身份,博得外界同情及關注。比起成為「茱麗葉」,這可能才是卡特真正想演的「角色」。
卡特的辯護律師卡塔爾多當然代表當事人否認指控,又指卡特曾勸羅伊不要自殺。他說:「康拉德・羅伊認為他倆應該像莎士比亞名劇中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一樣自殺,但卡特說不想兩人這樣。」
卡塔爾多說:「康拉德・羅伊想自殺已想了數年。想自殺是羅伊自己的意思,不是卡特的意思。這是一宗自殺案,不是謀殺案。」
他也提出,就是卡特本身也有情緒問題,她所服的藥或會影響其判斷。確認卡特是否在藥物影響下做出鼓勵男友自殺的決定,將會是法官必須找出的答案。這對卡特會否被判罪名成立有決定性影響。
控方指卡特為羅伊釋除赴死的疑慮、指他的家人會理解、為他搜尋資訊、又在他猶豫時推動他繼續做下去。但辯方指這是卡特的言論自由,要求駁回此案。法官則指出鼓勵他人自殺,不在憲法保障的言論之由之列。
卡特被控誤殺罪,是基於她本質上涉及嚴重傷害他人身體的罪行。惟羅伊自殺時卡特仍是未成年人士,故此她在少年法庭受審,不會有陪審團審理。她雖在少年法庭受審,一旦罪成,法庭將視她為成人般進行判刑。
(BBC/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