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元首會晤 專家:兩國關係有望止跌回穩
中美元首會晤將在11月14日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APEC)上舉行,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接受澎湃新聞訪問,稱會晤有助雙邊關係止跌回穩。
吳心伯認為,中美之間正在重建和恢復對話機制,是自特朗普(Donald Trump)執政後期以來尚未出現過的現象。「一段時間以來,這些工作組和對話機制密集地展開活動,也是在為中美元首會晤營造氣氛,創造良好的條件,希望能夠談出成果。」
自5月中美關係不同層級出現積極動向,恢復高層對話及訪問。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等人訪華,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回訪美國的 「你來我往」互動後,中美在經貿領域成立了3個工作組作為高級別交流和溝通機制。
經濟方面,中美在9月22日宣佈,根據國務院副總理、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何立峰與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達成的共識,雙方商定成立經濟工作組和金融工作組。工作組的成立標誌着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放棄中美有組織的接觸以來,國首次恢復定期經濟對話。
至於外交方面,11月3日至6日,中國外交部與美國國務院先後舉行司級海洋事務磋商、中美外交政策磋商以及軍控和防核擴散磋商。這三次磋商是王毅10月26日至27日在華盛頓與布林肯舉行會談後敲定的。中美上一次外交政策磋商是在2016年,而上一次核軍控會議要追溯至奧巴馬(Barack Obama)政府時期。
儘管部份對話機制正在恢復,但仍有一些較為突出的機制還尚未恢復或仍在討論之中,包括中美兩軍、執法部門、人文交流等磋商。且以上一系列的互訪,只能說是為兩國元首會晤營造積極氛圍,尚不能稱為近幾個月中美互動的成果。
吳心伯表示,真正的成果是這些對話機制建立起來以後,中美雙方能夠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解決中方的關切就是在為元首會晤「創造條件」,而相關工作大多在兩國元首會晤前完成。
目前,中美雙方已初步介紹了有關此次兩國元首會晤的安排。據中國外交部信息顯示,兩國元首將就事關中美關係的戰略性、全局性、方向性問題,以及事關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大問題深入溝通。美國白宮網站則提到,兩國領導人將討論「持開放溝通渠道持續的重要性保」,「負責任地管控競爭保,並在雙方利益一致的領域進行合作。
吳心伯分析稱,台灣問題是中方關注的重點,尤其是美國能否將承諾落實到具體的政策和行動上。同時,吳心伯還認為,更多實質性成果預計出現在經貿領域,何立峰近日訪美也是推進中方在該領域的關切。
至於美國對華經濟泛化「國家安全」、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等,美國會否採取行動仍存變數,或需等到元首會晤前的最後時刻才能敲定。吳心伯表示,在對華加徵關税方面,拜登政府內部存在分歧,耶倫有部份表態較為積極,而拜登則更多從國內政治上考慮,擔心削減關税會影響其在2024年總統大選中爭取工會選票,他認為將一些中國企業從制裁清單中剔除顯得更具可行性,且此前有先例。
吳心伯又指出,目前美國對華政策辯論較開放,中美下一步走向是緩和還是改善有兩個指標:元首會晤能否產生實質性成果、會晤後的雙邊關係走勢如何。「到目前為止,中美關係出現的一些鬆動是緩和多於改善。」但長遠來看,中美元首會晤後的兩國關係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想要維持住雙邊關係的穩定狀態,仍需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