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船事件迅速升級 中菲互相提出外交抗議
中國和菲律賓船隻碰撞事件讓兩國在南海的矛盾迅速升級,雙方互相提出外交抗議;菲律賓指中國船隻故意撞擊,北京則反稱菲律賓散布虛假訊息、渲染炒作。
學者分析,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斯(Ferdinand Marcos Jr.)政府基於國內政治需求,將繼續展示強硬姿態,而北京則不會允許菲律賓在有主權爭議的仁愛礁(菲律賓稱阿雲金暗沙(Ayungin Reef),又譯作「第二托馬斯淺灘」Second Thomas Shoal) 加固坐灘船隻,雙方急需對話為事件降溫。
中菲船隻10月22日在仁愛礁附近海域發生兩次碰撞,是兩國近年來在南海最嚴重的摩擦。
菲律賓總統辦公室10月23日說,小馬可斯已下令海岸警衛隊調查事件,並在當天與安全部門召開會議,討論中國在南海「最新的侵犯行為」。
菲律賓防長特奧多羅(Gilberto Teodoro)在會後的記者會上,指責中國船隻「騷擾並故意撞擊」菲律賓的補給船和海警船。
菲律賓23日也召見中國駐菲大使黃溪連提出外交抗議,但菲律賓外交部發言人達薩(Teresita Daza)稱,大使無法出席,由其副手代表。
小馬可斯2022年上台後,菲律賓加強與傳統盟友美國的關係,在南海主權問題上與中國的矛盾不斷加深。路透社統計,小馬可斯政府已對中國在南海的行為提出122次外交抗議。
中國駐菲大使館23日稱,已就菲方船隻「擅闖仁愛礁海域」提出嚴正交涉,並敦促菲律賓「停止在海上滋事挑釁,停止採取危險舉動,停止對中方無端攻擊抹黑,盡快拖走非法『坐灘』軍艦」。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3日也再度指責菲律賓「蓄意挑釁,還持續散布虛假訊息,渲染炒作」。
菲律賓1999年讓一艘廢棄軍艦在仁愛礁擱淺,形成對該海域實際控制。這片爭議海域在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內,但中國也主張擁有該海域主權,並多次要求菲律賓移走這艘擱淺軍艦。
菲律賓過去向駐守在仁愛礁的人員運送物資時,雙方也曾險些碰撞,但並未通報過船隻碰撞。撞船事件發生後,中菲22日都在第一時間發布現場影片,互相指責錯在對方。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朱鋒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指出,中國不會對菲律賓向坐灘軍艦上的人員提供生活物資補給進行實質性阻攔,但不會允許打破現狀,讓菲方對坐灘船隻進行修理加固,或是修建更多設施。
他認為,中菲在南海對峙背後的另一原因是,小馬可斯政府在國內的支持率降低,更需要在南海的主權問題上加強不妥協、不後退和不讓步的立場。
朱鋒呼籲雙方迅速恢復直接磋商和對話機制,尤其是兩國領導人應拿出決心,「而不是把爭端變成『政治玩火的工具』」。
針對事情發展,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公共政策與全球事務課程助理教授駱明輝受訪時指出,中菲目前缺乏戰略互信,給緩和當前的局勢構成挑戰。他說:「與中國的摩擦,會讓菲律賓把向美國靠攏視為更明確的選擇。」
美國國務院22日發聲明聲援菲律賓,指責中國船隻採取「危險動作」,故意阻礙菲船隻在公海行使航行自由。聲明重申,《美菲共同防禦條約》(Mutual Defense Treaty)第四條適用於在南海對包括海警在內的菲律賓軍方和公共船隻及飛機的武力襲擊。
對此,毛寧23日指責華盛頓為菲律賓撐腰打氣,並稱「菲律賓在仁愛礁的侵權挑釁與美國的慫恿支持是分不開的」。
朱鋒分析,華盛頓想在南海問題上強調美國的同盟責任,在外交、軍事和安全的干預會不斷加深和擴大。他認為,在南海問題上,「中美也應該盡快恢復和啟動兩軍交流和對話,盡可能讓局勢得到管控」。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