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測試「天舟」太空船 為2025年載人太空任務邁進

印度測試「天舟」太空船 為2025年載人太空任務邁進
撰文:張子傑
出版:更新:

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10月21日表示,完成「天舟」(Gaganyaan)太空船的關鍵測試,為當地在2025年送人上太空的計劃踏出重要一步。

路透社及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天舟」的試驗機原定在當地時間21日早上8時起飛,惟倒數至最後五秒時遇到問題而暫停。當局經修正後,延至10時成功發射。

今次試飛的目的是測試火箭發生問題時,機組人員能否安全逃出。而經過這次之後,當局將進行其他無人任務,包括安排機械人上太空。

印度政府為有關計劃撥款10億美元,當局上周稱,等待所有測試都成功完成後,才安排三名太空人到低軌道進行為期三天的任務,預計最快在2025年成事。

印度近年有意在太空事業大展拳腳,除了「天舟」計劃,「月船3號」(Chandrayaan-3)探測器8月成功登月,更是全球首個在月球南極着陸的國家。ISRO指,等待「天舟」正或落成後,將研究安排可持續的人類在太空活動方式。

中國2026年發射嫦娥七號 劍指月球南極水冰資源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中國計劃於2026年發射嫦娥七號月球探測器,前往月球南極尋找水冰資源,以推進未來月球基地建設與深空探索。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2月3日報道,隨着嫦娥六號任務的成功完成,嫦娥七號任務已正式提上日程。根據計劃,中國將於2026年發射嫦娥七號,主要目標之一是探索月球南極的水冰資源。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月球南極的深洞穴可能存在水冰,嫦娥七號將攜帶飛躍器,着陸後進入洞穴進行現場勘查。

嫦娥七號任務副總設計師唐玉華指出,月球水冰的發現將大幅降低從地球運送水的成本,有助於人類未來在月球創建基地並進行長期活動,甚至推動火星探測及更深遠的太空探索。「此外,水冰的存在也為探索月球及其他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提供重要線索。」

根據報道,嫦娥七號探測器將配備四大元件:軌道器、着陸器、巡視器及飛躍器。其中飛躍器將配備水分子分析儀,能夠從月球南極的陽光照射區飛向永久陰影區的撞擊坑底部進行探測,以確定水冰的位置、數量及分布情況。這一設計屬於月球探測任務中的首次嘗試。

唐玉華進一步透露,嫦娥七號任務已進入正樣研製階段,未來將與嫦娥八號聯合開展月球資源利用和內部結構的綜合探測,逐步形成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月球南極盆地藴藏水冰資源,這些水冰可轉化為水和氧氣供人類使用,亦可轉化為氫作為火箭燃料。此外,月球南極部分地區全年都能獲得陽光,為太陽能發電提供潛在優勢。

中國此前已宣布2030年實現載人登月的目標,嫦娥七號與嫦娥八號的發展,將為中國的載人登月及後續月球科研站的建設奠定基礎。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