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克教領袖遇害案︱加拿大印度爭端沸揚 西方盟國冷眼旁觀?
加拿大和印度最近因一名錫克教領袖遇刺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
兩國相互驅逐外交官、暫停自貿協定談判。印度停止所有加拿大人員的簽證辦理,加國貿易部長也取消原定10月對印度的訪問。
然而,此前曾公開譴責俄羅斯、伊朗或沙特阿拉伯等國家發動涉外刺殺行為的西方國家,這次僅低調地呼籲印度配合加拿大的調查。
加拿大與印度陷入外交爭端,西方國家為何選擇冷眼旁觀?
2023年6月,45歲的加拿大籍錫克教領袖尼賈爾(Hardeep Singh Nijjar)在加拿大西部城市薩里(Surrey)一座錫克廟外連中34槍身亡。
3個月後,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突然拋出震撼彈,指有「可信」證據顯示印度特工是尼賈爾遇刺的幕後黑手。
1997年移民加拿大的尼賈爾是加拿大錫克教獨立組織的重要成員,主張錫克教徒應建立名為「卡利斯坦」(Khalistan)的國家。「卡利斯坦」運動長期以來被印度政府視為國家安全威脅,在印度國內遭到禁止,尼賈爾也被印度當局列為恐怖分子並遭通緝。
美國駐加國大使科恩過後證實,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在內的五眼聯盟提供的情報,是杜魯多公開指控印度政府的依據。
俄羅斯前特工利特維年科(Alexander Litvinenko)2006年在英國倫敦遭人下毒身亡,以及《華盛頓郵報》的沙特阿拉伯專欄評論員卡舒吉(Jamal Khashoggi)2018年在沙特駐伊斯坦布爾領事館內遭殺害,都在國際引發軒然大波。俄羅斯因利特維年科的死面對西方制裁,美國則一度恫言要孤立沙特。
這回,錫克教領袖在加拿大遇刺,西方盟友的態度卻謹慎得多。上星期四(9月28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印度外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會面時,雖然提到尼賈爾遇害事件,但他只敦促印度全力配合加拿大的調查,沒有公開譴責。
英國外長祁湛明(James Cleverly)也只是表明,「非常嚴肅」看待加拿大對印度的指控,而澳洲僅是「深感關切」。
加拿大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之一。2018年,加拿大就曾應美國要求,在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於溫哥華轉機時將她逮捕,還因此招致中國反擊,拘留在華的兩名加拿大公民。
分析:盟友不出聲 因印度比加拿大重要?
尼賈爾遇刺事件曝光前後,加拿大曾與西方盟國磋商,但各國卻沒有與加拿大站在同一陣線公開譴責印度。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因為比起印度在全球龐大戰略中的重要性,加拿大相形見絀。
華盛頓智庫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加拿大研究所的研究員德爾加多(Xavier Delgado)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美國、英國和所有這些西方和印度太平洋地區的盟友已制定的戰略主要聚焦於印度,作為對抗中國的堡壘和制衡。這是他們沒法放棄的……他們沒有站出來公開支持加拿大,這突顯了地緣政治的現實。」
過去10年,美印兩國雖然不乏摩擦,但合作的聲浪始終是大趨勢。2013年印度駐紐約副總領事科布拉加德(Devyani Khobragade)被捕並遭搜身、2019年特朗普政府終止對印度貿易優惠待遇引發貿易戰,以及去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印度拒絕公開譴責莫斯科等,都沒有阻礙美印大舉推進合作、達成新協議和倡議。部份觀察員因此判斷,加拿大和印度的風波,同樣無法在美印之間激起太大漣漪。
學者:暫無理由聲援 未必是冷眼旁觀
不過,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認為,案件調查工作還在進行,其他國家沒有理由在此時聲援加拿大。
莊嘉穎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錫克教領袖在加國遇刺,印度情治單位懷疑涉案,美方是有提供情報給加拿大政府的。不過在加拿大沒有提出正式請求的情況下,美國似乎沒有介入的清楚法律依據。」
「另外,調查工作仍在進行,加拿大行政部門也一樣無法介入法律程序,最多只能以國家安全和情治理由,向國會和公民匯報。在這個時間點,美國沒有理由插手。」
莊嘉穎說,每個國家都會有各自的利益考量和盤算。「這次的刺殺事件會如何影響美印關係,必須看之後的發展和加拿大提出的證據。」
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魯賓(Michael Rubin)則拋出了一個問題:沙特專欄評論員卡舒吉遇害和國際恐怖組織基地組織(al-Qaeda,又譯阿爾蓋達)領袖拉登(Osama bin Laden)被擊斃,哪一個與尼賈爾遇刺事件更相似?
魯賓接受《日經亞洲》訪問時說:「大多數美國人或許對(錫克教)卡利斯坦『恐怖主義』並不熟悉,但上述問題的答案是奧薩馬。美國不能一方面要求新德里支持打擊反西方的恐怖組織,另一方面又無視新德里對針對印度的恐怖組織的擔憂。」
卡利斯坦——獨立運動還是恐怖主義?
卡利斯坦運動在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達到高潮,目標是在印度北部旁遮普邦成立屬於錫克教徒的國家。支持者走上了武裝抗爭之路,更是多次劫持印度客機威脅政府。
1984年6月,印度軍隊襲擊了分離主義分子用作基地的錫克教聖地阿姆利則金廟。四個月後,下令襲擊金廟的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遭兩名信奉錫克教的保鑣刺殺。
時至今日,散居海外的錫克教徒仍有好些人支持卡利斯坦運動,而在加拿大被刺殺的尼賈爾被認為是運動的主導人之一。尼賈爾據說正策劃在印度就立國舉行公投。
加拿大是印度以外,錫克教徒最多的國家。加拿大的錫克教徒堅稱,卡利斯坦是一場和平運動,但印度把尼賈爾列為恐怖分子,指他策劃了2007年旁遮普邦的爆炸案,並為分離主義武裝分子提供資金和訓練。
印度怒逐加外交官 加總理:要與印度建立緊密關係
印度被加拿大的指控徹底激怒。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試圖強調對印度的重視,但學者並不看好兩國關係能於近期回穩。
杜魯多9月底告訴《國民郵報》,與印度進行「有建設性和認真」的接觸是極為重要的。「印度是個日益增長的經濟大國和重要的地緣政治參與者。正如我們去年提出的印太戰略一樣,我們對於同印度建立更緊密關係是非常認真的。」
在有報道指印度已下逐客令要加拿大在10月10日前撤出41名外交官後,杜魯多更是表明:「我們不希望事態升級……在這個極其艱難的時期,我們將展開重要的工作,繼續與印度保持具建設性的關係。」
印度是加拿大的第10大貿易夥伴國,兩國2023年的雙邊貿易額達到119億美元(約928.2億港元),比前一年增長56%。
此外,印度人佔加拿大移民的近五分之一,在加拿大接受高等教育的國際學生也以印度人居多。2022年,印度學生佔加拿大外國學生總數的28%以上。如果印度學生放棄到加拿大接受高等教育,可能會影響每年為加拿大帶來約220億加元(約1,259億港元)收入的高教行業。
雖然杜魯多努力向印度示好,但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客座教授納吉布拉(Vina Nadjibulla,暫譯)不認為渥太華和新德里的緊張關係會在短時間內平息。她告訴《金融時報》:「在兩國領導人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很難看到任何變化。」
印度加國爭吵 利了莫迪苦了杜魯多?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2024年尋求連任時,尼賈爾事件無疑會是支持者利用的一張王牌,以展示印度在莫迪的領導下,正崛起成為世界強國之一,弱國形象已不復存在。
自杜魯多指責印度政府為殺害尼賈爾的幕後黑手後,印度便一直採取攻勢,反擊加拿大。事件撩起了印度人的民族主義情緒,加拿大也成為印度國內電視節目炮轟的目標。
美國賓夕凡尼亞國王學院政治系助理教授雷(Ayesha Ray)告訴彭博社:「對於尋求在外交政策上採取更強硬手段的印度民族主義者來說,這起事件可能會激發更多人支持主張對恐怖主義採取強硬態度的莫迪。」
倫敦國王學院國際關係學教授潘特(Harsh Pant)也說,尼賈爾遇害事件將有助於提升莫迪的形象,顯示莫迪是一名「強有力、務實嚴肅,也會對潛在盟友國家施加壓力的領導人」。
潘特因此推斷,印度不會在這個問題上讓步,不太可能會配合任何國際調查。
不過,國大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認為,目前還無法確定這場風波會否提振莫迪的政治聲望。他說:「外界並不清楚印度所涉及的是什麼角色。利用情治人員在境外進行刺殺行動,這同協助策劃、提供關鍵資訊,或鼓勵他人採取行動的嚴重性,有相當大的差異。」
市場研究公司Morning Consult在9月公布的「全球領導人支持率」顯示,在22名全球領導人中,國內支持率高達76%的莫迪最受歡迎,比排在第二位的瑞士總統貝爾塞(Alain Berset)高出12個百分點。
相對而言,排在第10位的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在國內只享有37%的支持率。這名上位8年的領導人,明星魅力似乎正逐漸褪色。
自2015年以來,杜魯多的政黨已連續在三屆大選拿下執政權,但得票率一再下降,最近的兩屆選舉也只能組建少數派政府。
加拿大安格斯里德研究所(Angus Reid Institute)所長庫爾(Shachi Kurl)告訴BBC:「8年來,他(杜魯多)的支持率從未處於如此低的水平。有人甚至直接質問他:你還死賴着不走嗎?你會辭職嗎?」
杜魯多的支持率每況愈下,是國內外多重因素造成的。
生活費和房價高漲是杜魯多面對的最大「內憂」。加拿大許多中產階級如今都陷入了財務困境。雖然加拿大的年通脹率仍然是二十國集團(G20)成員國中最低之一,並已從2022年6月的8%峰值回落,但通脹率最近再次上升到4%,是杜魯多上台時的兩倍。
對外關係上,杜魯多的表現也不理想。加拿大如今與印度鬧僵,在孟晚舟事件後與北京的關係也沒能改善,今年還添加了調查中國干預加拿大選舉的風波。
莊嘉穎認為,杜魯多接下來如何處理尼賈爾遇刺事件,將影響他的政治聲望。「對於一般國家而言,外交事務對政治人物或政黨的影響,會少於國內事務。若說刺殺事件會對杜魯多造成影響,這還得延伸到內政、個人判斷等問題。但是,這樣的影響可好可壞,必須看接下來的形勢如何發展,以及杜魯多本身的反應。」
加拿大《環球郵報》首席政治主筆克拉克(Campbell Clark)甚至認為,如果處理得當,印度的外交爭端可能為杜魯多在國內提供亟需的支援。克拉克告訴BBC:「這起事件可讓他暫時擺脫所有內政問題的糾纏。」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