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拒玩一帶一路 夥日本拓自由走廊 印度對中國的瑜亮情結

撰文:黃家欣
出版:更新:

本月中,印度拒絕參與全世界也關注的一帶一路,「自立門戶」與日本發展「亞洲-非洲增長走廊」。表面上這是印度維護主權之舉,為反對中國與巴基斯坦發展「中巴經濟走廊」(CPEC)經過有主權爭議的喀什米爾,實際上中印關係又豈止一個缺口?與中國同屬亞洲發展中國家,印度長久以來希望能與中國在經濟、國際地位上抗衡,今次連番出招,杯葛一帶一路,只是印度的「抗爭」手段之一。

印度拒絕出席一帶一路峰會;圖為印度總理莫迪。(路透社)

上周二(23日),印度在古吉拉特邦召開的非洲發展銀行年會上,力銷「亞洲-非洲增長走廊」又稱為「自由走廊」這個概念,以對抗中國推廣的「一帶一路」計劃。「自由走廊」是印度及日本合作的泛非洲網絡,發展工業走廊、電訊網絡及電網等,同時提供一個機會,讓非洲及亞洲地區組合為一個具競爭力的經濟共同體。

印度財政部部長Arjun Ram Meghwal表示,希望印度及日本合作發展貿易、醫療、基建等項目,特別提到:「我們有共同目標,希望創建一個自由及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要讓整個區域繁榮起來,這是不可或缺的。」

這種說法是重申印度對一帶一路的立場:若中國與巴基斯坦的「中巴經濟走廊」不繞過喀什米爾,就別旨望我們會支持一帶一路。印度與巴基斯坦對喀什米爾主權有紛爭,偏偏中國提出的「中巴經濟走廊」就是在區內大興土木,發展運輸及能源等基建項目。印度方面指中國無視區內的主權爭議,又沒有講清楚一帶一路的用意;中國方面就回應沒有其他國家質疑過計劃欠缺透明度。

習近平為中國建國後出生的第一代領導人。(路透社)

  與中國不咬弦歷來有之

事實上,印度對中國的「抗爭」不止於一帶一路。政治上,印度4月初讓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訪問中印存有主權爭議的藏南地區,同時說服尼泊爾縮短與中國的軍演;經濟上,莫迪早前訪問孟加拉,與孟加拉簽署了價值92.4億美元的協議,為發電廠和液化天然氣供應資金。

印度亦不時在中印邊境附近「挑機」。近日連接印度阿薩姆邦與藏南地區的最長大橋「多拉-薩迪亞大橋」(Dhola-Sadiya Bridge)通車,惟藏南地區為中印兩國有主權爭議的地方,中國方面警告印度在藏南地區基建要小心及克制。

近日連接印度阿薩姆邦與藏南地區的最長大橋「多拉-薩迪亞大橋」通車。(網上圖片)

回顧歷史,可發現中國與印度歷來「不咬弦」,《經濟學人》甚至曾形容兩國競爭是「世紀較勁」。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兩國邊境仍有主權爭議未平息;印度人長久以來在戰敗的陰影,對中國的不信任根深蒂固,認為中國與她處處「對着幹」,例如阻止印度在聯合國安理會爭取成為常任理事國、又或者與印度鄰國如巴基斯坦等建立良好關係;加上同屬亞洲發展中國家,在經濟上是競爭對手,種種原因令中印關係經常處於緊繃狀態。

專家指,印度只集中在一帶一路牽涉地緣政治的國家,但一帶一路的最主要目的是整合歐洲與中國的經濟體系。(路透社)

  鄰近國家參與一帶一路 印度被孤立

挾着人口紅利,在各方面都欲與中國競爭的印度,單方面抗衡是否明智策略?現時印度與鄰近的尼泊爾、孟加拉及巴基斯坦也是一帶一路的「粉絲」,沒有參與的印度明顯被孤立。一帶一路的目標不單是將中國的資金引入沿線國家,印度智庫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特約成員Manoj Joshi表示,印度只集中在一帶一路牽涉地緣政治的國家,如巴基斯坦等,但一帶一路的最主要目的是整合歐洲與中國的經濟體系,直言:「產品需要富裕的市場。」指印度沒有資源與中國在歐亞地區的勢力比拼。
 
他說:「印度阻止一帶一路是不可行的,無視它就只會弄巧成拙,印度政府需要與志趣相投的國家合作,利用一帶一路的優勢,縮少印度在經濟及地緣政治上面的缺點。」

研究印度政情的專欄作家John Elliot則表示,儘管印度已由貧窮國家發展成一個愈來愈現代的經濟體系,但仍未有信心及能力成為區內甚至世界舞台上一個重要國家,他甚至認為:「印度逐漸輸給中國,而且沒有跡象會改變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