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協助狗隻「脱險」 科學家:或有同理心

鱷魚協助狗隻「脱險」 科學家:或有同理心
撰文:張子傑
出版:更新:

鱷魚通常給予外界兇殘的形象,不過有科學家在一次觀察中發現,三條鱷魚協助一隻小狗從河中脱險,因此估計鱷魚可能有同理心。

天空新聞9月22日報道,國際學術雜誌《Journal of Threatened Taxa》 最近刊登2名印度科學家的研究報告,內容提到一隻小狗在印度西部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被一批流浪狗追趕時,不慎走入一條河流的淺水地帶中。

科學家指,該隻小狗沒有察覺附近水中有三條成年鱷魚似乎為捕食而迫近,他們以為小狗可能成為鱷魚的點心時,卻發現鱷魚群以鼻子將小狗推向安全地方,更引導對方到沒被流浪狗佔據的河堤,成功返回陸地逃出生天。

報告解釋,這次遭遇的分析純屬猜測,並估計該批「英雄」可能因為當時沒有胃口而放過小狗,科學家提出這是一種跨物種的同理心表現,惟對爬行動物相關的心理能力研究則極少,但一個物種感受到另一物種情感的狀況值得重視。

網民湖北徒步偶遇「小狗山」 專家:或是溶蝕形成了喀斯特地貌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近日,位於湖北宜昌市的一座「小狗山」在社交平台上爆紅,該座小山形似一隻趴在地上的小狗,山石的深淺色和植被,更增添了「小狗」的神粹,讓牠有眼睛、鼻子。
有專家稱,僅從照片上分析,「小狗山」可能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封面新聞》報道,發現「小狗山」的郭先生介紹,照片拍攝於今年春節期間,地點是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的九畹溪大橋附近。當時,準備徒步的他看到國道邊上的長江和兩岸風景很美,於是停車駐足拍攝,「當時沒有注意到小狗山,回家整理照片時才發現,這個角度的山特別像一隻小狗趴著的腦袋」。

小狗山位於湖北宜昌市。(小紅書)

郭先生稱,白色的警示牌猶如小狗的牙齒,小狗的動作好像在江邊喝水,也好像在默默守護這片長江,感覺特別可愛,特別神奇。他又稱,自己因為這個發現特別激動和開心,也感謝網民們的喜愛,希望之後有時間能夠再實地好好欣賞「小狗山」。

自然資源部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地質旅遊專家李忠東介紹,「小狗山」其實是一種象形山石,結合發現地點位於秭歸縣,此處可能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網民分享了小狗山與小狗的對比圖。(小紅書)

李忠東分析,「小狗」的眼睛、眉心、嘴角部分像溶洞出口,額頭與鼻子之間白色部分可能是一處塌陷形成的斷崖,耳朵的部分主要是植被覆蓋造成的視覺效果。

他介紹,象形山石是大自然中十分常見的景觀,比如大眾熟知的桂林的象鼻山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而黃山的靈猴觀海之景,則是花崗岩風化形成的石蛋景觀。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