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印度總理莫迪不惜犧牲經濟 也要強推屠牛禁令的背後
在印度,不少農夫會將年老及不再產奶的牛隻帶到市場出售,部份會被屠宰,牛肉造就印度50億美元牛肉出口市場,並在2014年超越巴西成為全球最大牛肉出口國。
印度教不是把牛奉若神明嗎?原來這類牛隻多數是水牛,不是印度教徒尊敬的黃牛或母牛。不過印度總理莫迪就不理水牛還是黃牛,只要是牛就有免死金牌。當地政府最新下令,禁止用作屠宰的牛隻交易。這類交易是農村經濟的核心,不少穆斯林都依賴牲畜交易維持生計,然而莫迪為討好傳統保守印度教支持者,不惜犧牲經濟。
印度上周五(26日)頒令,禁止全國牲畜市場出售年老的牛隻作屠殺,亦對任何銷售及購買牛隻實施更嚴謹的文件要求。根據新例,買賣牛隻要提供文入證明牛隻是耕種用,買家需要有農田,同時要向政府官員證明牛隻不是用作屠宰。
破壞經濟 當地牛肉出口全球最大
糧食主權聯盟(Food Sovereignty Alliance)研究人員Sagari Ramdas表示,此舉變相在全國禁止屠宰牛隻及水牛,同時也禁止了消耗牛肉。「農村經濟將會被粉碎,除非變成地下市場,否則牲畜經濟將會完全崩塌。牛肉經濟、乳產品經濟、皮革經濟將會完全被破壞。」
打擊經濟 專家:不合經濟理據
當地牛肉生產業務每年賺48億美元,聘請250萬人,驟眼看不是一個龐大產業。不過印度去年失業率達5%,為五年來最高,當地現時對職位需求極大;而且屠宰後的動物屍體也有用於肉食以外的產品,如肥皂、牙膏等,若牛隻交易有阻礙,對當地經濟將有影響。
風險顧問公司Kroll南亞部門主管Reshmi Khurana表示,投資者不喜歡印度的不確定性,這件事就反映了這狀況。「有要求去回應國內的情緒,但就推翻了經濟的理據。」
印度教視牛為神明 與穆斯林有分歧
新政策除了打擊經濟,也為難了當地十分之一人口的穆斯林。雖然印度環境部長Harsh Vardhan表示,新禁令只限制牲畜市場的銷售,在農場直接買賣的牛隻不受影響,但大部份穆斯林都在市場買賣牛隻。穆斯林不吃豬肉,主要吃牛肉吸取營養,在印度穆斯林多數只擁有幾隻牛,靠着牛奶賺錢,有時甚至飼養所需費用比賺的還要多,要靠出售年老、不再產奶的牛隻來抵銷。《印度斯坦時報》評論文章就指,一個農夫購買一隻牛需要25000盧比,待牛隻年老或不能再產奶,就可以10000盧比出售,套現的資金可以讓農夫買入另隻牲畜。若有關資金沒有「回頭」,也是中斷了整個循環。
當地十億印度教徒視牛隻為神明,過往與穆斯林就牛肉已有不少爭拗。當中更有民族主義者以護牛名義,主張打擊肉類行業。然而在當地屠宰的牛隻中,八成都是水牛,不是印度教徒所崇拜的母牛或黃牛。新政策雖說要保護牛隻,但範圍擴至母牛及黃牛以外,影響了農民、特別是穆斯林的生計;當地維權人士表示,護牛行動是「逼令穆斯林就範」。
為難屠房 以護牛之名阻經營
有分析認為,莫迪今次推出禁令禁止全國牲畜市場出售牛隻作屠殺,為難穆斯林人口,目的是為了爭取傳統保守印度教徒的支持,為2019大選準備,因為最新民調顯示,傾向民粹主義的政策更可能吸引選民支持。
在今年3月的議會選舉中,總理莫迪所屬的印度人民黨以大比數取得北方邦(Uttar Pradesh)約四成選票,贏得該邦議會403個議席中的310席。北方邦人口佔印度全國的六分之一,為各邦之中最多,加上在印度議會下議院有80個議席來自北方邦議會,因此該邦議會是各大政黨鞏固國會地位的必爭之地,也被視為總理大選的預賽。
該黨民族主義的印度教神職人員阿蒂提亞納特(Yogi Adityanath)在大選後獲委任為北方邦首席部長,他提出突擊搜查屠房,於是在當地經營屠房的Allana集團,開始受到密集式的檢查,過往都有政府部門來檢查,但每次只有兩、三人,但選舉過後屠房檢查的人增至30人,而且次數更為頻密。印度人民黨支持的牛隻保護組織,又阻塞屠房出入的路,令屠房近乎無法經營。
激進政策 莫迪為2019大選鋪路
阿蒂提亞納特亦提出「反羅密歐部隊」,阻止男性騷擾女性,不過有女性團體就指此舉實際是限制女性的自由,並對情侶添加道德審判等;他也提出禁酒令等傾向傳統保守的主張,目的是吸納當地民眾的選票。
北方邦有穆斯林表示,曾因為牛隻在路上被威脅及抽打:「牛隻保護組織的人才不理會那隻動物是水牛還是母牛。」他指這樣的情況在大選後便出現。也有肉類業界人士指,印度人民黨屬支持的牛隻保護組織以護牛名義,阻塞交通、敲詐金錢、打人及偷走動物等等事件,屢有發生。事情發展至此,牛是甚麼種類已不重要,一切成為一場政治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