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Donald Trump)上任後出台的最重大政策,並不是關稅(如今針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的都押後到2月1日才落實),也不是軍事奪回巴拿馬運河之類的領土擴張,更不是廢除拜登氣候政策和性別種族多元政策、特赦1月6日國會暴亂者等早在預期之中的行政命令,而是其反移民的連串政令。
在其1月20日的就職演說中,特朗普像其競選宣傳一般將邊境非法移民形容為對美國的「入侵」。第一天執政,他就簽署了大約10個與移民和邊境簽制相關的行政命令,當中不少也用上「入侵」一詞。由此,非法入境正式被美國政府當成一種類軍事事態。
特朗普的競選承諾是要把美國境內大約1300萬非法移民大舉驅逐出境。
排山倒海的政令
在特朗普剛剛宣誓就任之後,由拜登當局創立、讓難民申請者網上預約的CBP One手機程式馬上停運(按:人數上限每月為4萬)。此前的預約全數取消,不少為此花費一生積蓄來到美國邊境「應約」的移民的美國夢,一下子就消失了。
美墨邊境也馬上禁止外國人進入申請庇護,斷絕非法移民到邊境向美國政府申請庇護的途徑。(特朗普除了引述國家安全、阻止入侵為由之外,也不具體地提到移民可能引入疾病的說法,讓人想起他2020年借新冠疫情實施的「Title 42」。)
美國的收容難民計劃被中止至少四個月,受牽連者包括曾在當地幫助美軍的阿富汗人。
1月21日,在接近危地馬拉的墨西哥南部城市Huixtla,移民人口繼續北上赴美。(Reuters) 特朗普也發布行政命令指示相關部門在60天內向總統提交報告,認定哪些國家的公民入境需要嚴格審查,似乎是想在更穩固的法律基礎上重新施實他2017年試圖實施卻失敗告終的「穆斯林禁令」。
對於驅逐過千萬非法移民(按:大部份已留美超過10年)出境的政策,特朗普也開始着手行動。他重新要求入境部門針對「任何」非法居留人士採取行動(即不只針對犯罪人士);開始尋求同各州政府合作,由他們提供警力來執行移民法;停止向庇護非法移民的地方政府發放聯邦資助;推動興建更多拘留所,用以暫時安置難民庇護申請者或者將可能會被驅逐出境的非法移民。
同時,他也重推「留在墨西哥」的政策,不顧墨西哥政府反對,試圖將任何來到邊境的難民庇護申請者趕回墨西哥,讓他們在墨西哥等候相關程序,不管他們本身是不是墨西哥公民。(此法特朗普第一任期也實行過。)
特朗普宣誓時沒有把手放在聖經上,引發熱議。(Reuters) 特朗普也就邊境移民問題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雖然自拜登去年中收緊管制以來,邊境移民人數已經跌至位元朗普第一任期結束之前還要低的水平--讓他可以動用軍隊去支援邊境,並用動國防部的建築撥款來興建邊境圍牆。
雖然「緊急狀態」看起來很聳動,但是其實小布殊(George W. Bush)和奧巴馬(Barack Obama)都曾經派過軍隊的支援邊境(只要軍隊不直接參與國內執法即可),而動用國防部資金去興建邊境圍牆這件事,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已經做過。
上述連序列動,看起來排山倒海,但其實質效果最多只能減少新增的移民人口,對於驅逐人數約為1300萬的在美非法移民這個競選承諾,其實幫助不大。目前,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的拘留所只有大約4.2萬個牀位,根本遠遠不足應付大舉拘捕非法居留人士的工作。
2024年以來,美墨邊境的移民人數急速下跌。(Pew Research Center網站截圖) 同時,特朗普透過行政命令來實施的行動,也沒有得到國會的額外撥款,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CBP)也就沒有更多的人力物力去加強管制長達3,100公里的美墨邊境。沒有更多的資源,行政命令同願望清單其實差別不大。(據估計,ICE和CBP的預算要額外增加兩倍才足夠每年驅逐100萬人出境。)
撤銷「公民出身地原則」必然失敗
除此之外,特朗普也簽署了行政命令,試圖實際上撤銷受憲法保障的「美國公民出生地原則」,即在美國出生的人都有美國公民地位。
由於憲法第十四修正案明文規定「凡出生或歸化於美國並受其管轄之人,皆為美國及其所居之州之公民」,特朗普的行政命令不能推翻憲法權利。修改憲法又需要國會兩院各有有三分之二議員投票通過,並獲得50個州中的至少38州州議會支持,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1月21日,在CBP One預約申請美國難民庇護的人們在美墨邊境的墨西哥移民管理部門大樓外等候。(Reuters) 特朗普行政命令的做法,就是禁止聯邦政府向在美國出生、父母任何一方不是美國公民或有美國永久居留權的嬰兒發出公民身份的證明文件。這種標準連父母以留學、工作簽證留美的人士也包括在內,因此在美國合法居留的人也有可能會生出一個「非法移民」。
由於這種做法明顯違憲,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與22個民主黨控制的州政府已經提出了司法申訴,試圖阻止特朗普政府執行此命令。分析普遍認為,外國人在美所生子女有公民身份是1898年以來已被最高法院確立有效的憲法解讀,特朗普這項試圖撤銷「美國公民出生地原則」的做法最終也過不了最高法院那一關。
特朗普明知必然失敗也還要這樣做,明顯只是為了向右翼選民擦亮自己的反移民招牌。
2025年1月20日,美國華盛頓,圖為特朗普在第一資本體育館展示自己簽署的行政命令,現場觀眾掌聲雷動,可見特朗普行政命令的表演性質。(Reuters) 入侵墨西哥?
為了強化來自南方邊境的外來威脅感,特朗普似乎希望將非法移民問題與毒品販運問題互相綑綁,在他的其中一個行政命令中,他責成財政部長、司法部長、國土安全部長和國家安全總監在14日內拿出一張毒品集團的名單,供特朗普考慮將它們定性為「外國恐怖組織」。
雖然美國已經有針對毒品集團的法律,但「外國恐怖組織」的定義將會給予美國政府權力去對付任何為這些組織提供服務或者有生意關係的團體。
近年,共和黨右翼已經有直接派軍隊到墨西哥對付毒梟的主張。特朗普的「邊境沙皇」霍曼(Tom Homan)就曾說特朗普承諾會用美國特種部隊去清掃毒品集團。20日,被問及會否為此派出特種部隊時,特朗普也稱「有可能發生」。
如果特朗普不得墨西哥同意直接派兵去打擊毒品集團的話,這無疑是對墨西哥主權的嚴重侵犯。
不過,除非有什麼極端情況發生,出兵的可能性還是比較低的。
特朗普的「邊境沙皇」霍曼(Tom Homan)說特朗普承諾會用美國特種部隊去清掃毒品集團。不過,對於驅逐非法移民出境,霍曼就指他會先向罪犯開刀。(Reuters) 但將毒品集團定性為「外國恐怖組織」卻能夠讓特朗普更容易把非法入境的問題包裝成對美國的「入侵」。
重建二戰集中營?
為了能夠不經繁複的司法程序而將在美非法移民大量驅逐出境,美國右翼輿論近年就主張動用1798年的《外國敵人法》(Alien Enemies Act)來把移民驅逐。此法在二次大戰期間就曾用來囚禁日裔美國人。它授權美國總統將「敵對國家」的在美人口不經正常法律程序作囚禁或驅逐出境,即使他們是美國公民、甚至在美國出生,也是如此。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已公開提過考慮動用此法驅逐非法移民。他20日在試圖將拉美毒品集團定義為「外國恐怖組織」的同一份行政命令中也同時責成司法部長和國土安全部長在14日內做好行動準備,讓特朗普能夠執行《外國敵人法》。
特朗普的行政命令責成司法部長和國土安全部長在14日內做好行動準備,讓特朗普能夠執行《外國敵人法》。(白宮網站截圖) 雖然《外國敵人法》理論上要求美國要在針對特定國家的戰爭狀態之中,而宣戰權在於國會而不在總統,但總統卻有權應對突發的敵國入侵--也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特朗普才會不斷把邊境移民非法入境定性為「入侵」,而且也經常攻擊移民來源國是故意把罪犯、毒犯、強姦犯送到美國。
將邊境移民主要來源國定為「敵對國家」(墨西哥首當其衝)、並用《外國敵人法》驅逐在美非法移民的藉口,當然是非常極端的做法。但如果特朗普真的要將非法移民大量趕出境,動用《外國敵人法》確是唯一合乎效益的出路。
而且,我們也不能排除,即使特朗普知道大量趕走非法移民將會嚴重影響美國社會和正常經濟活動,他也可能會決定利用《外國敵人法》的「戲劇性」來向其右翼支持者證明他有在努力驅逐移民,並借此達成對未來潛在移民的「阻嚇手段」--即使特朗普決定使用《外國敵人法》,是否藉此大規模驅逐非法移民,還是進行一些表演性驅逐「假裝做事」,也全由他決定。
此刻,我們當然很難想像美國會像二戰期間大規模圍捕日裔人口那樣去圍捕拉美裔人口,並把他們送進集中營,迅速驅逐出境。但特朗普,正如他在就職演說中所述一般,是能夠把不可能變成現實的人。
「我現在站在你們前面,就是你永遠不應該相信有事情是不可能做的證明。在美國,不可能的就是我們最擅長的。」
如果特朗普真的把二戰般的集中營重建起來來對待非法移民,我們不應該感到太過震驚。道德底線,在特朗普2.0的新時代,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