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美國經濟對華「去風險」 看似有效實際無效

撰文:許懿安
出版:更新:

英媒12日稱,美國拜登政府推動對中國「去風險」,雖使美國轉而從墨西哥及越南等進口,它們卻把中國半製成品加工再銷往美國,美國非但沒擺脫對中依賴,也導致那些國家更依賴中國。

白宮9日宣布,總統拜登已簽署行政命令限制美國企業未來在半導體、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AI)等敏感技術對華投資

《經濟學人》12日發布題為《代價高又危險——為何拜登的對華策略沒效》(Costly and dangerous-Why Biden's China strategy is not working)一文指出,美國採取此類限制措施,是它經濟政策出現深刻轉變的又一新訊號。

美國過去數十年力倡貿易和資本全球化,然而中國崛起,美國和整個西方已無法只着眼經濟,希望透過限制中國獲得先進科技以確保國家安全。

美國為此祭出對中國貨加徵進口關稅、對華投資審查以及出口管制等措施,相關做法先是由特朗普政府發起,現由拜登政府「繼承」。

惟美國這麼做既沒為本國企業供應鏈帶來彈性,也沒給它們帶來安全感。隨供應鏈適應新的遊戲規則,也變得更加盤根錯節與不透明,更令人擔憂的是產生反常效果,讓美國的盟友與中國會愈走愈近。

驟眼看來,美中的直接經濟連結正在萎縮。但文章稱倘深入研究,會發現美國對中國的依賴仍在。美國轉向尋求他國滿足其需求,但現時它們的生產比以往更依賴中國進口。

文中指出,自由市場的機制會不斷適應以找到向消費者提供商品的最廉價方式。中國憑藉龐大勞動力和高效的物流,在很多情況下仍是最廉價的供應國;美國的新措施固然能讓它與中國的貿易轉向,卻無法消除中國在整個供應鏈的影響,從而大部份的「脫鈎」是假的(phoney)。

對拜登來說,更糟的是美國還加深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經濟紐帶,反而讓那些國家的利益與美國扞格。

對很多較貧窮的國家來說,接獲中國投資與半成品並將製成品出口到美國,是一個創造就業和繁榮的來源。而美國不願支持達成新貿易協議,是它們有時認為華府是不可靠夥伴的原因之一,若要它們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美國還不見得穩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