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2022年逾5,000萬美元基建合約 中企獲得31%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當地時間8月13日,香港《南華早報》刊文指出,隨着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並鼓勵中企走出海外尋找市場和原材料,中國與歐美在非洲基建市場的份額逐漸對調,中企日益成為非洲基建的「主力軍」。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作者:范維

報道援引韓禮士基金會(Hinrich Foundation,暫譯)近日的一份報告稱,在2013年,由西方公司推進的非洲基建項目佔37%,中國企業僅僅為12%。而到2022年,價值5000萬美元以上的非洲基建項目合約中,有31%由中國公司獲得,而西方企業僅佔12%。

該項研究的作者、世界貿易組織(WTO)前官員羅克韋爾(Keith Rockwell)表示,在「一帶一路」倡議帶動下,中國幫助建設一系列非洲大型基建設施項目,如蒙內鐵路(Mombasa-Nairobi Standard Gauge Railway)、亞吉鐵路(Addis Ababa-Djibouti Railway)、吉布提多拉萊多功能港口(Doraleh Multi-Purpose Port)等等。

羅克韋爾指出,中國也是非洲的最大貿易夥伴,2021年的總貿易額達2500億美元,而美非貿易額僅為620億美元。研究稱,過去兩年裏,中國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基建設施項目總投資達1550億美元。

「憑藉如此密切的貿易和商業關係,中國贏得(非洲的)大部份基建項目合約也就不足為奇了。」儘管「中方在與非洲打交道時遇到過阻力」,羅克韋爾仍然強調,中非關係「廣泛且深入」,並可能在未來多年內保持強勁趨勢。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緣經濟分析師阿利·薩楚則表示,中國在融資方面更具創新性,並且在將戰略重心轉向非洲大陸方面「明顯更快」。

港媒提到,歐盟和美國正努力在非洲追趕中國。

2022年6月,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正式宣布一項七國集團(G7)基建計劃,目標是在5年內籌集6000億美元,為發展中國家所需的基建設施提供資金。歐盟也於2021年12月提出總金額達數千億歐元的「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倡議,以協助發展中國家興建基建設施。

儘管歐美在推出計劃之時,都避免直接提及中國,分析人士仍普遍認為,西方的相關舉措旨在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

中方此前回應「美歐全球基建計劃與『一帶一路』倡議是否有競爭關係」時指出,「一帶一路」是務實開放的倡議,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在合作中有商有量,在交往時重情重義。對於其他國家的倡議,只要不以意識形態劃線,我們都歡迎;只要不夾帶地緣政治私貨,我們都樂見其成。

正如薩楚所說,中國在非洲擁有「無可爭議的領先地位」,經過20多年的接觸,已經在當地擁有大量「資產」。

由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歷經10年,正逐步將美好藍圖變成實景畫卷,一個個「國家地標」「民生工程」「合作豐碑」拔地而起。非洲始終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在53個同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中,有52國以及非盟委員會已經同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文件。而基建設施又是中非經貿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的優先領域。

據中新網,過去10年間,中央企業與非洲各國在基建設施等領域合作成果豐碩。截至目前,中央企業在非洲展開各類基建設施項目超過1600個,為提升非洲基建設施水平、加速互聯互通作出積極貢獻。

全球規模最大的露天鈾礦納米比亞湖山鈾礦、非洲一次性投資規模最大的汽車製造廠南非北汽汽車廠、目前博茨瓦納最高等級的高速公路博茨瓦納-哈博羅內到博特勒四車道……這些基建設施項目背後,都活躍着中國基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