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拉丁美洲與加勒比地區峰會舉行 外媒對峰會結果不樂觀
來自歐盟、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50多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在7月17日於布魯塞爾舉行歐盟-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拉共體)峰會,但西方媒體普遍不看好峰會進程。
這次歐盟-拉共體峰會相隔8年再度召開,歐洲理事會表示,這次峰會是進一步加強歐盟-拉共體夥伴關係、討論共同努力實現公平的綠色經濟和數字轉型,以及共同承諾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機會。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提出希望能共同應對新冠疫情後經濟問題、俄烏衝突影響以及應對「中國愈發自信」的三重挑戰,希望拉共體國家能視歐盟為主要合作夥伴。
雖然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在開幕致辭上稱「友誼不需要頻繁見面」,但美聯社報道指這次峰會「顯然沒有呈現出失散多年好友的愉快重逢場面」。
荷蘭首相呂特(Mark Rutte)坦言,歐洲過去的態度「有點傲慢」,當拉美國家過去遇到難題時,歐洲「未有接聽他們電話」,現在歐洲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他們理所當然會「相當不悅」。
這次峰會的一個重點,是談判了20年的歐盟與南美南方共同市場自由貿易協議能否取得進展。美聯社認為,峰會上雙方的立場分歧。德國媒體報道指出,歐盟在試圖推動協議批准的過程中增加附加條款,尤其是要求巴西作出一系列氣候保護措施,巴西不會接受。
巴西總統盧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強調氣候與環保議題重要,但批評歐盟的相關要求為「不可接受」的「干涉內政」,表示「戰略夥伴不應手握制裁大棒威脅,在互不信任的氛圍下談判」,認為歐洲想用協議「讓南美永遠淪為原材料和礦產供應商」。
路透社稱,歐盟想與「可靠的合作夥伴」建立聯盟,以開放更多的貿易市場,並確保對電動汽車及關鍵礦產的控制,以及從由中國主導的低碳經濟供應鏈上轉移。
德國媒體還稱,歐盟認為盧拉對華「過於友好」。盧拉4月訪華期間,與中國簽署了多項合作項目,加深了雙邊關係,而歐盟卻在與此同時推進對華貿易去風險化,並強調「戰略競爭」。
為此,歐盟提出了「全球門戶」倡議,將在2027年之前向南方國家提供3000億歐元的基建投資。馮德萊恩在峰會上表示,這一基金的450億歐元將用於拉共體國家,聚焦綠色產業、數碼化經濟、農業生產和核心礦產行業。
德國《日報》指出,中國推動類似的模式已有十年,比歐洲有更深厚的經驗,而雖然「歐盟重新找回了對其『天然夥伴』拉丁美洲的熱愛,但這些國家對歐盟的熱情有限。」
這次峰會將在18日結束,但是歐盟與拉共體仍然未能就峰會聯合聲明的措辭達成共識,尤其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措辭遭到了拉共體國家的反對。西班牙此前還向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發出了參會邀請,但在拉美國家的反對下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