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中國戰略」要點一覽:中德互相需要 需以自主戰略打交道

撰文:許懿安
出版:更新:

德國政府7月13日公布國家首個「中國戰略」。德國外交部長德國外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13日稱,國家貿易和供應鏈愈多元化,韌力愈強。

內文稱,中國愈來愈積極地嘗試改變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並對全球安全造成影響。但中國也是應對氣候變化和流行病等全球挑戰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

圖為2023年7月13日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和德國總理朔爾茨出席在德國柏林舉行的每週內閣會議。(Reuters)

在談及中國戰略時,文件稱德國的中國戰略是基於歐盟的共同中國政策。

文中亦有涉台部份。稱台海現狀改變只能是在雙方自願及和平的情況下進行。文件寫道,德國支持台灣在國際機構有參與。內文稱,德國希望在繼續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的同時,擴大與台灣的密切關係。

內文稱,台海局勢暴露供應鏈的脆弱性,特別是在晶片方面。

文中提及,中國所做的決定已導致競爭加劇,又指中國已經改變,德國需要一個以自己的方式與中國打交道的機會。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2023年3月21日在俄羅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在圖中)會談後發表聯合聲明。(Reuters)

文件在談及中俄關係時稱,中國決定擴大與俄羅斯的關係對德國的安全有直接的影響。

德國在這份文件指出,由於多種原因,2020年《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目前無法獲得批准。德國將與歐盟磋商,為中德政府雙邊磋商做準備,這是推進中歐議程的機會。

圖為2023年4月14日,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和中國外交部長秦剛出席在中國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的聯合記者會。(Reuters)

她13日就這份文件發言稱,「我們需要中國,但中國在歐洲也需要我們的經濟發展、公平競爭和氣候政策。」

她說:「我們正在投資全球夥伴關係,包括自由貿易協定,我們可以在其中制定公平和可持續貿易的標準。」

她12日在出席北約峰會期間稱,這份戰略將發出「我們並不天真」的訊號。

戰略計劃由德國內閣通過,並於13日公布。歐洲和其他地區的政商兩界都想看到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如何重新定位自己,應對經濟上重要但堅定自我主張的中國。

德國必須以直接認識到,單方面的依賴會讓我們變得脆弱和容易受到影響。在我們追求和平與自由的願望中,我們必須保護自己的韌性和安全,降低會威脅我們的依賴。
德國外長貝爾伯克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政治報》(Politico)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德國外交部和包括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辦公室在內的其他政府部門一直討論該戰略的最後細節,直到7月11日晚些時候才就最終文本達成一致。

戰略中具有爭議方面包括如何制定廣泛的透明規則以及怎樣對擁有大規模中國業務的德企進行壓力測試。

就在在這份文件公布前夕,7月11日,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分別會見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主席霍伊斯根、德國思愛普公司行政總裁柯睿安。王文濤強調稱,中德互為重要的經貿合作夥伴,互信是中德合作的基礎。「去風險」不應政治化和意識形態化,更不能導致脫鈎和「去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