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昆德拉逝世|最著名流亡作家 不受訪兼拒絕再把作品拍成電影

撰文:成依華
出版:更新:

捷克裔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7月11日在法國巴黎逝世,終年94歲。這位文壇大師曾因政治立場而被剝奪公民身份長達40年,被稱為捷克最著名的流亡作家。改編自其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電影《情陷布拉格》,令他名氣更上一層樓,但他對電影並不滿意,此後拒絕再讓他人翻拍其作品。

米蘭·昆德拉1929年4月生於捷克斯洛伐克的布爾諾(Brno),在高中畢業後,他滿懷熱情地加入共產黨,但兩年後他因「敵對思想與個人主義傾向」被開除,此事影響到米蘭·昆德拉停止在電影學院就讀,他本來在那裏學習音樂與文學。

1953年,米蘭·昆德拉首次以作家身份出版詩集,透過作品探討社會主義、現實主義,1967年出版首部小說《玩笑》。成為作家後,他曾再度加入共產黨,然後又被開除。

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1929年生於捷克布爾諾(Brno),1967年出版第一部小說(Amazon網站)

國內「不受歡迎人物」

米蘭·昆德拉被形容為捷克國內最著名的「流亡作家」,他1968年參與「布拉格之春」的改革運動,批評政府打壓運動,他之後成為國內的「不受歡迎人物」,1969年被作家協會開除,1970年再被共產黨開除黨籍,在電影學院的教學活動要暫停,出版物被禁。

他繼續在遭審查的環境下寫作,70年代初再撰寫作品《生活在別處》(Life is Elsewehere)與The Farewell Waltz,在得知作品無法出版後,他改為讓作品在法國推出,最終他於1975年流亡法國,並在數年後成為法國公民。

1979年,米蘭·昆德拉被捷克斯洛伐克剝奪公民身份,一直至40年後的2019年,捷克才正式恢復他的公民身份,但他沒有回鄉居住。

2021年紀錄片《米蘭昆德拉:從玩笑到無謂的盛宴》劇照(紀錄片劇照)

成名之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米蘭·昆德拉流亡法國後,1984年出版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成為暢銷書,這部作品更改編為1988年的電影《情陷布拉格》(又譯布拉格的春天、布拉格之戀),並在多個影壇頒獎禮獲獎或獲得提名,令米蘭·昆德拉成為國際知名作家。

這部電影開拍時找來米蘭·昆德拉擔任顧問,他也專門為電影版寫了幾句在小說內沒有的台詞,但據2021年紀錄片《米蘭昆德拉:從玩笑到無謂的盛宴》所指,米蘭·昆德拉對電影成品不滿意,且片商把電影從法文版變成英文版拍攝,未有與他討論。

更甚是米蘭·昆德拉曾向友人「吐苦水」稱,自己成名是因為書被拍成電影,於是他決定絕不再讓作品改編成電影。

↓講述米蘭昆德拉的紀錄片預告↓

米蘭·昆德拉曾不滿外界對他作品的解讀,他80年代初向《紐約時報》指「若我寫了一個愛情故事,故事內有3行字是關於斯大林,人們就會談論這3句而忘記其餘的,或者閱讀其餘內容來了解其政治含義或作為政治的隱喻。」

他於1985年後更拒絕再接受傳媒訪問,2021年的紀錄片《米蘭昆德拉:從玩笑到無謂的盛宴》,最後是得到米蘭昆德拉的妻子赫拉班科娃(Vera Hrabankova)的幫助,找來多名熟識米蘭·昆德拉的人士,再加上米蘭·昆德拉多年前的受訪片段,才得以拍成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