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倫訪華媒體多不予厚望 美媒料她不會見到習近平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7月6日訪華前夕,愈多媒體進行報道,多指她此行旨在協助修補中美關係,但不會帶來重大突破,以及關注她在中國提出什麼議題。
今日俄羅斯(RT)7月3日以《美國財政部長尋求修復與中國的關係》(US Treasury chief seeks to mend ties with China)進行報道。稱耶倫此行發生在美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訪華之後,但行程結束一天後,美國總統拜登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獨裁者」,無意收回言論,布林肯亦支持。布林肯稱拜登總是坦率發言,所以北京不應為此感意外。此外耶倫4月下旬批評中俄關係「無上限」,顯示中國對結束俄烏戰爭並不認真,令人擔憂。
《環球時報》英文版3日以《耶倫在中國討論的事將成為風向標》(What Yellen discusses in China will be a weather vane)發表社論稱,相比起她的其他同事,耶倫對中國態度相對務實。她曾表示反對與中國「脫鈎」,多次表達訪華的願望。她主張與中國建立「必要的」和「建設性的」經濟關係。文中又提及她6月出席聽證會時稱,扼殺中國民眾的經濟發展,不符合美國利益,美國應為中國成功協助數以億計民眾脫貪而喝彩。文中指出,她此訪能否取得務實成果具有象徵意義:華盛頓是注重「競爭」還是合作,對判斷華盛頓對華政策是否合理具有一定的風向標。
法新社3日報道耶倫訪華的消息時,引述觀察人士認為兩國緊張局勢並無速解之道。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引述美方官員稱,此行雖標誌着美中兩國另一輪高層級溝通,料與中方會有具建設性及坦誠對話,但預計她不會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此外美官也不預期她訪華會帶來重大突破。
《紐約時報》分析,耶倫此行將會表明,美國減少對中國依賴並保護國家安全的行動,並不是為了使兩個高度交織的經濟體「脫鈎」。最近幾週,耶倫對中國的態度已變得更加溫和,稱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關係對整個世界都很重要。她在上週受訪時表明,「我前往中國的希望是重新建立聯繫,有一批新的領導人,我們需要互相了解」;「需要討論彼此之間的分歧,這樣我們就不會產生誤解,不會誤解彼此的意圖。」
路透社引述美方官員稱,雖然預計耶倫此行不會出現重大突破,但期望能與中國新經濟團隊進行建設性對話,建立長期溝通渠道、穩定關係並盡量減少誤判風險。該官員稱,耶倫將提及中國近期通過的《反間諜法》和《對外關係法》,美方對這兩項新措施及其適用方式感到擔憂,擔心對更廣泛的投資環境和經濟活動產生溢出效應。 此外,耶倫料提出對維吾爾族人權、美光科技(Micron)禁售等問題。
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也認為,耶倫此行目標是與中國建立長期溝通渠道。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副所長卡特勒(Wendy Cutler)表示,對美國來說,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討論如何刺激全球經濟更強勁增長,以及解決全球南方日益嚴重的債務問題非常重要。至於北京方面,官員們正尋求美國採取具體措施,以表明「脫鉤」和遏制中國並不是美國的最終目標。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認為,降低貿易壁壘、技術交流新規、美國國債發行後果等,都有可能是中美北京會談的議題,且雙方存在妥協可能,因為中美不希望關係緊張繼續升級。俄羅斯政治技術中心專家尼基塔.馬斯連尼科夫認為,會談的目的是要在伴隨著制裁的貿易戰框架內,找到某些新的合作途徑,討論旨在降低相互進口關稅的具體建議。因為自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時代起,相互間的貿易額已經損失了4至5%,且兩國間貿易規模在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