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訪美獲高級別招待 美國無視印度人權問題原因:制衡中國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6月20日啟程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將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進行加強雙方關係的「高級別對話」,更會前往國會發表演說。這些都是僅屬「美國盟友」才享有的待遇,但美國對莫迪的態度從來就並非如此友好。
美國在2005年,曾以「違反宗教自由」拒絕批出莫迪簽證,莫迪實質被禁止入境美國接近十年,直到2014年他當上總理後,前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才撤銷有關決定。
外界視莫迪這次訪美是美印關係的轉型時刻,是擴大和鞏固印美關係的機會。莫迪不僅將與拜登舉行高級別對話,更會前往國會發表演說。他還會前往紐約聯合國的總部,主持國際瑜伽日的慶祝活動,足以說明印度的影響力。
但同時間,外界對莫迪的批評聲音日漸增加,印度日益強烈的印度教及民族主義,對異見人士鎮壓惹來人權組織的不滿。如英國廣播公司BBC在1月播出針對莫迪在2002年處理古吉拉特邦致命的教派騷亂中的不力,造成上千人傷亡的紀錄片惹來印度政府不滿。紀錄片在印度被禁播,BBC在新德里的辦公司更在事後被稅務局搜查。
印度智庫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Policy Research)高級研究員辛格(Sushant Singh)指出,印度對民主、宗教自由和新聞自由打壓令很多人感到不安,而美國不遺餘力為印度宣傳是「民主大國」讓印度人感到憤怒,他們認為美國一直不誠實。
同時印度未有切斷與克里姆林宮的經濟聯繫,而是加大對俄羅斯石油、煤炭和化肥的採購,引起了西方國家的不滿。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馬丹(Tanvi Madan,)認為,由於新德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西方願意對其網開一面。馬丹表示,美國認為印度本身很重要,可以在國際秩序中發揮關鍵作用。
華盛頓對莫迪的沉默,很大程度上與中俄及地緣政治有關。美國和平研究所(USIP)南亞高級顧問馬基(Daniel S. Markey)表示,華府將印度視為「美國和中國之間的競爭間的一個戰略搖擺國家」,為吸引印度站在美國一方制衡中國,人權問題已退居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