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務卿「舊地重訪」 習布會座位安排「有話說」?美國看得懂嗎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19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美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會場中不論是各人座位安排、牆壁掛飾到裝飾中空橢圓形長桌的荷花,都引起外界注意。將以往同類會面安排比較的話,難免令人聯想到,中方是不是通過佈置傳達什麼訊息?
有分析認為,這大概是習近平首次在會見美國務卿選用這種座位安排。習近平坐在中空橢圓形長桌的一端,中國外交團隊成員在長桌一邊就座,另一邊坐的是以布林肯為首的美方外交團隊成員。
根據現場圖片,長卓左側坐得最接近習近平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緊接是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主席秘書呂錄華、及部長助理兼發言人華春瑩。
長桌右側坐得最接近習近平的是布林肯,之後是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R. Nicholas Burns)、美國主管東亞及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國務卿辦公室廳主任沙利文以及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高級主任貝莎蘭(Sarah Beran)。而坐在她旁邊的,是美方翻譯員鍾嵐(Lam Chung-Pollpeter)。
2021年3月19日中美2+2會議中,鍾嵐亦有出席。
從這個角度看過去,誰是今次會面「主談人」,一目瞭然。想知道更多請點擊詳閱:
▼舉行「習布會」的人民大會堂場地佈置和裝飾或藏有什麼訊息?請點擊放大觀看:
在前總統特朗普(Doanld Trump)時代的時任美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又譯作龐培歐)2018年訪問北京,除與時任中國外長的王毅會談,以及與時任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會面外,也獲習近平接見。
習近平當時也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蓬佩奧,由楊潔篪、王毅等陪同會見。
有趣的一點是,如果繼續看下去,會看到習近平接見布林肯和美方代表團的地點,跟他以往與兩名美國務卿會面的是一樣的。以往習近平與美國務卿並排分別坐在兩張沙發,為會談營造較輕鬆及友好的氣氛。
同樣曾效力特朗普政府的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2017年訪華時,座位與佈置近乎跟蓬佩奧訪華時一樣。
時任美國務卿的克里(John Kerry)2015年訪華時,也是和習近平分別坐在並排的兩張沙發,他們中間也擺放了一個茶几。
克里現任美國總統氣候變化事務特使。
美國富豪與慈善家蓋茨(Bill Gates)數天前訪問中國。他跟習近平會面時,也是並排坐圈椅。
對比以上的照片,再看看今次「習布會」中方選用長形會議桌供雙方代表就座,又安排布林肯坐在長桌右側最接近「主席位」的位置,難免讓人猜想,這是刻意拉開的「距離感」。
有分析認為,北京在處理對美關係顯然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2022年峇里島「習拜會」、2023年1月下旬至2月初的氣球事件發生後。有分析認為,經過特朗普至拜登時期眾多事件後,北京對華府的容忍已達到某個程度,或想藉着有關安排表達中方立場。
美國總統特朗普2019年2月22日會見正在美國進行第七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的、時任習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
會面地點是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即美國總統權力核心。特朗普坐在辦公桌「堅毅桌」(Resolute desk)前,而以「半包圍」形式圍坐在他前方的,一邊是美方官員如時任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蓬佩奧及時任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等,另一邊是以劉鶴為首的中方代表團。這安排的用意,顯然是想突顯特朗普的「主角」身份。
不論這種安排的目的還有什麼,在本來偌大(約816.2平方呎)又權力感滿滿的辦公室安排那麼多人在一張書桌前方「擠在一起」談論兩國經貿大事,實在很難讓人不去想,這可能是想對來到訪中方官員施壓的做法。
布林肯訪華可為中美關係帶來改善嗎?
中美兩國關係跌至冰點,外界對布林肯訪華不抱期待,這不會是一次破冰之旅,但最少可為兩國恢復定期會面,以保持對話渠道暢通的機會。
布林肯訪華的目的什麼?
有分析認為美方希望達到的目標是「避免衝突」,「管控競爭」及「探索合作」。助理國務卿康達曾表示,布林肯此行不是在美中相處的方式上求得突破或轉變,「而是帶著現實、自信的態度和真誠的希望,盡可能以最負責的方式管理美中之間的競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