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中亞五國合作不針對第三方 分析:意在降低俄戰略疑慮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中國外交官員在首屆中國-中亞峰會召開前夕,強調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合作,不針對第三方。

受訪學者分析,中亞是俄羅斯的傳統勢力範圍,北京最新表態是為了降低莫斯科的戰略疑慮。但俄國目前深陷烏克蘭戰場,已無暇顧及中國在中亞坐大。

中國與中亞五國將從周四(5月18日)起,在陝西省會西安舉行為期兩天的六國元首峰會。這也是中國今年首場重大主場外交活動,也是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1年以來、六國元首首次舉辦實體高層會談。

2023年5月17日,中國-中亞五國峰會前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哈薩克總統托卡耶夫(Kassym-Jomart Tokayev)會面及進行簽字儀式。(Reuters)

中國外交部歐亞司副司長于駿星期二(5月16日)在西安舉行的吹風會上介紹,六國元首在此次峰會上將共同簽署重要的政治文件,見證簽署多項合作文件,涉及經貿、投資、互聯互通等多個領域,進一步充實和擴大中國同中亞關係的內涵。

于駿強調:「中國和中亞的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也無意同其他機制競爭。」他表示,只要真正有利於地區穩定和發展的事情,有利於地區共同繁榮的舉措,中國都願意支持。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後,中國同中亞國家在2020年建立中國—中亞機制,並已舉辦四次外長會晤。六國外長去年6月在哈薩克斯坦一致同意建立元首會晤機制,為本周峰會奠定基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9月在冠病疫情暴發後的首次出訪,也選擇哈薩克斯坦。

于駿表示,中國—中亞機制起步雖然較晚,但注重務實,尊重各國訴求。

4月27日在西安舉行的中國—中亞外長第四次會晤。(Reuters)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助理所長陳剛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分析,中國持續升級與中亞五國的接觸,勢必加劇俄羅斯的戰略擔憂,但相信習近平今年3月訪俄期間已就此與莫斯科有過溝通,會一定程度得到克里姆林宮的諒解。

成都世通研究院副院長朱明受訪時則評估,俄羅斯因深陷烏克蘭戰場,目前對中亞的影響力控制力都在下降,對中國進入其傳統勢力範圍「肯定也顧及不上了」。

陳剛和朱明都認為,俄羅斯目前在戰略上已更依賴中國,甚至不惜時隔163年後再向中國重開遠東重要樞紐港口符拉迪沃斯託克(中國稱海參崴),標誌着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背景下已改變其對華戰略,對中國往北往西擴張「一帶一路」沒有太大反對。

朱明並指出,俄羅斯對地區影響力消退之際,中亞五國目前轉向中國,也是在進一步加強戰略自主。

2023年5月18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與妻子裕子抵達廣島機場,為當地舉行的G7首腦峰會作準備。(Reuters)

以美國為首的七國集團(G7)周五(5月19日)將在日本廣島舉行領導人峰會。陳剛研判,中國在這個時間點與中亞五國舉行元首峰會,是有意與G7互別苗頭,表達西方七國不是唯一主導世界的秩序。

朱明指出,這兩場峰會「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兩種國際政治路線的PK」,中國目前是通過鞏固與中亞鄰國的經貿安全關係,推動更開放多元注重發展的經濟秩序,應對G7構建的「小院高牆」。

據中國官方統計,去年中國與中亞五國雙邊貿易額達到702億美元(約5495億港元),按年增長約40%,創歷史新高。今年首三月,中國與中亞貿易額按年增長22%,遠超同期中國外貿整體增速。

另一方面,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等中亞四國總統,也從5月16日至20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習近平周三在西安與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會談時表示,中哈關係已開啟新的「黃金三十年」,雙方要堅定相互支持,深化互利合作,共謀發展振興,推動構建世代友好、高度互信、休慼與共的中哈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