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4月底訪台

台媒: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4月底訪台
撰文:許懿安
出版:更新:

台灣《中時電子報》4月23日報道稱,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4月底訪問台灣。倘成行,他將成為首位訪台的、已宣布參加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的候選人。

博爾頓辦公室表稱,他會出席在台北舉行2場活動並發表談話。首場是4月29日在《世界台灣人大會》上的主題演講《在台灣維持長期和平與安全》,另一場則是5月1日的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40周年晚宴主題演說。

博爾頓曾在2018年至2019年效力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擔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他長期主張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

台灣晶片遭特朗普點名 博爾頓:美科技業不會讓關稅戰輕易發生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近日再次提及對台灣晶片課徵關稅,並指控台灣「偷走」美國半導體業務,強調關稅將促使業者赴美投資。台媒《中央社》今(14)日刊出前白宮國安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專訪內容,他直言特朗普的說法完全不符合事實,並警告「關稅這種扭曲做法,只會讓情況更糟」。

博爾頓抨擊特朗普:不理解問題所在

特朗普在2024年競選期間,多次聲稱台灣搶走美國晶片生意,今年1月底甚至表示可能對晶片課徵25%、50%甚至100%的關稅。根據華府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資料,美國半導體製造業從1990年至2020年市佔率大幅下滑7成。拜登政府推出《晶片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以補助金吸引企業赴美設廠,而特朗普則認為業者不需要補助金,關稅才是促使投資的最佳誘因。

前美國國安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2019年9月10日被時任總統特朗普開除,這位鷹派領軍人物曾服務過4代美國總統。(VCG)

博爾頓對此提出質疑,強調特朗普的說法根本無法成立,「台積電等公司的晶片品質極高,以至於新進入市場的企業無法一夜之間追上,而所需的投資規模更是極為龐大。」

他進一步表示,美國半導體業走到今天的局面,是多年來缺乏關注的結果,「但特朗普不這麼看,他說台灣偷走美國的半導體製造業,這完全不是事實。」

博爾頓指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建立在一個錯誤的觀念上,「特朗普的認知顯示出真正的問題——他並不真的理解我們如何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因此他也無法找出解決辦法。」

博爾頓他分析,特朗普對關稅的執迷來自於某些人告訴他,美國19世紀曾以關稅保護本土產業,當時政府也仰賴關稅作為收入來源。但他強調,當時的政府規模小,也沒有現代的所得稅,與今天的國際經濟體系完全不同。

2025年2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在華盛頓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簽署開徵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的行政命令。(Reuters)

博爾頓警告,當前全球科技產業高度依賴台灣的晶片製造,而「尖端的晶片製造能力無法一蹴可幾」,關稅等扭曲貿易的手段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帶來更大負面影響。

博爾頓:台灣應透過美企將向政府施壓

針對台灣是否能避開特朗普可能發起的晶片關稅戰,博爾頓認為,「讓美國的客戶了解到,關稅將提高他們的成本、讓產品更貴、進而影響銷量、侵蝕企業利潤,這是非常重要的。」

他指出,美國資訊科技系統對台灣晶片的依賴極高,因此「會有一大群利益相關者不希望看到關稅導致成本全面上升」,這些企業可能會向國會與政府決策者施壓,迫使白宮改變政策,進而影響特朗普的決定。

2023年7月,特朗普在接受媒體專訪時,也曾對美國出兵助台灣表示有所保留,並斥台灣搶走美國半導體工作:早該阻止。(Fox News截圖)

此外,近期有消息指,美國政府可能要求台積電與英特爾(Intel)組成合資公司。對此,博爾頓表示,台積電的未來發展有很多可能性,「但所有計畫都必須從台積電的商業角度出發」,不可能透過幾個簡單交易就改變整個產業格局。

他強調,台積電的成功模式來自創辦人張忠謀的獨特經營策略,這並不是輕易可以改變的,「這不是手指一彈,說要換個做法,就能輕易改變的。」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