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手了,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徵關稅。財政部網站2月4日發布《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公告》。自2025年2月10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對煤炭、液化天然氣加徵15%關稅,對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皮卡(農夫車)加徵10%關稅。與此同時,商務部網站發布《商務部 海關總署公告2025年第10號 公布對鎢、碲、鉍、鉬、銦相關物項 實施出口管制的決定》,對仲鎢酸銨(APT)等25種稀有金屬產品及其技術實施出口管制。
對於中國的反制措施,一點都不意外。在上一輪貿易摩擦中,中國對美國加徵關稅的反制措施出台速度非常快,並且落地時間和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落地時間高度接近或重合。規模上,中國對美國加徵關稅的第一輪、第二輪的商品規模與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的第一輪、第二輪商品規模是一致的。中國對美國第三輪加徵關稅的商品規模為600億美元,約佔2017年中國自美國進口規模的39%,與美國對中國第三輪加徵關稅的商品規模佔2017年中國對美國出口的比例(46.5%)十分接近。經歷過四輪加徵關稅的反制措施後,中國對美國的平均關稅稅率從2018年初的8.0%增加至2019年底的21.8%左右。從行業來看,中國對美國前兩輪反制加徵關稅多分佈在農產品、汽車、水產品、化工品、醫療設備、能源產品等行業,後兩輪關稅加徵商品範圍不斷擴大。所以從上一輪行為判斷,這一輪反制措施大抵也是基本對等。
特朗普再次上台後,隨即向中國、加拿大及墨西哥產品徵收不同程度的關稅。(Reuters) 首先還是要對中美的貿易額數字有一個概念。2018年,中國對美國出口4784.2億美元,自美國進口1551.0億美元。2024年,中國對美國出口5246.56億美元,自美國進口1636.24億美元。在2018年6月15日,特朗普對華5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關稅;2018年7月10日,特朗普對華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關稅;2018年9月18日,特朗普宣佈對華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關稅。2019年,特朗普貿易戰進一步擴大,與此同時,兩國一直在打打談談,到特朗普2020年下台時,美國對華加徵的關稅分兩部分:對25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關稅;對1100億美元商品加徵7.5%關稅。也就是特朗普總計對話3600億美元商品加徵了關稅,佔中國出口到美國商品75%。其中對美國通脹影響比較大的商品,並沒有被加徵關稅。平均下來,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被美國加徵的關稅整體為18%左右。
拜登任內,這些關稅並未取消,這次特朗普又在之前基礎上,對來自中國的所有進口商品額外加徵10%關稅,加完之後,美國對華商品加徵的關稅,大致可以分三部分。1、對2500億美元商品加徵35%關稅;2、對約1100億美元商品加徵17.5%關稅;3、對約14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關稅。這意味着關稅生效後,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平均關稅會達到28%左右。
2018年,特朗普當局以保護國內產業的201條款關稅,對中國的太陽能模組實施30%稅額,每年遞減5個百分點至15%為止,同時為首2.5吉瓦的太陽能電池進口實施關稅豁免。(Getty Images) 然後看中國的反制,可以參考2018年貿易戰的過程。基本上,美國加關稅生效後,中國也會按比例去對美國加關稅,進行反制。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裏,中國共推出了4批對美加徵關稅的反制清單。第一輪反制,對美約500億美元商品,分別於2018年7月6日(約340億美元)、8月23日(約160億美元)起分兩批與美方同步加徵25%關稅。第二輪反制,對美約600億美元商品分兩次加徵,第一次於2018年9月24日起與美方同步加徵10%、5%關稅,第二次從2019年6月1日起提高加徵稅率,加徵25%、20%、10%、5%關稅。第三輪反制,即8月23日發布的《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第三批)加徵關稅的公告》對約750億美元商品分兩批加徵10%、5%不等關稅。
2020年1月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簽署後,中國實施了14輪延期排除清單,對部分商品暫時或長期豁免加徵關稅。但即使如此,截至2023年數據,中國對美加權平均關稅稅率為14.7%,涉及商品總額約為1201億美元,佔2023年中國自美總進口額的73.3%。中國這一輪反制措施,對美部分商品加徵10%-15%關稅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加徵的。
特朗普2018年3月22日宣布對華600億美元商品加稅,為中美貿易戰拉開帷幕。直至2020年1月15日,特朗普及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華盛頓白宮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兩國貿易關係才有所緩和。但碰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全球,特朗普將其責任推至中國,中美關係再次回復緊張狀態。(Getty Images) 與此同時,中國此次反制還對稀有金屬下手了,這也是在預期之內的。2023年中國在全球稀土儲量佔比和全球稀土礦山產量比重分別達到38.1%和67.9%。中國的鎵、鍺、銻等礦產資源儲量佔全球比重也較大。也就是,對華大規模加徵關稅落地,中國絕對有資本通過加強稀土、稀有金屬等戰略性礦產資源出口管制來進行反制。去年12月美國對中國半導體業祭出新的管制措施後,中國商務部也曾發出公告指,根據「出口管制法」等法律法規,禁止兩用物項對美國軍事用戶或軍事用途出口,以及原則上不予許可鎵、鍺、銻、超硬材料等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另外,對石墨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實施更嚴格的最終用戶和最終用途審查。
特朗普2018年對華打貿易戰,是十分突然的,必須承認,當時中國準備並不充分。現在過去7年了,應對特朗普的貿易戰2.0,中國的準備顯然更加充分。
中美貿易戰在特朗普首個任期時逐步升温,稀土這一重要的戰略資源開始引起大眾關注,美國等西方國家尤其希望擺脱對中國稀土的依賴。(Getty Images) 值得注意的是,事實上此前中國針對進出口關稅稅就已經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其中既有常規例行動作,也有針對未來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做出的提前安排和應對。2024年12月底發布的進口關稅調整方案對935項商品實施低於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有利於增加優質產品進口,保障國內產業鏈供給。通過梳理發現此次進口關稅調整給予優惠稅率的經濟體多為帶路經濟體和RCEP成員國,因此可能存在以促進貿易多元化應對2025年關稅衝擊的考慮。同時在上一輪貿易摩擦期間,中國在對美國反制加徵關稅的同時,也在降低對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關稅稅率。結合當下的地緣政治環境,判斷2024年11月15日公布的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可能也是出於減少貿易摩擦同時兼顧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考慮。
所以這次特朗普2.0的「貿易戰」,中國不慌不忙。當然,不要以為「貿易戰」就會打到至死方休。參考特朗普首個任期的貿易戰,中美雙方一直是邊打邊談、打打談談,所以未來可以預期,雙方在互相加關稅後,也會不斷進行談判。
中美兩國再次發起關稅戰,特朗普2月3日表示很快與習近平通話。圖為2019年6月,兩人在大阪G20峰會期間會面。(Reuters) 中美貿易戰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過程,不會很快就結束,也不會很快就脫鈎。就像哪怕2020年1月雙方簽署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也並不意味着雙方就談妥了,這只是一個階段結果,雙方大概率會反反覆覆、打打談談很久。對於跟特朗普打貿易戰,要有持久戰的準備。在經歷了第一輪的「交戰」後,相信中央政府已準備就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