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展開中國三天國事訪問 重申北京不應軍事援助俄羅斯

馬克龍展開中國三天國事訪問 重申北京不應軍事援助俄羅斯
撰文:張子傑
出版:更新: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4月5日下午抵達北京,正式展開對中國的三天訪問。而他訪華前曾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通電話,同意在訪華期間敦促中國加快促成烏克蘭和平。

馬克龍抵達北京後,隨即發表講話,稱中國與俄羅斯的密切關係,在解決俄烏戰爭上可以發揮作用。他認為,歐洲與中國保持對話非常重要,指這種對話不應只有俄羅斯獨享。

他同時重申,假如中國向俄羅斯提供用於俄烏戰爭的武器,將違反國際法,而且戰爭持續下去亦不符合北京的利益。

中歐貿易問題亦是馬克龍今次訪華的重點之一,他表示需要為歐洲的工業解除風險,但同時不應將雙方的貿易關係完全分開。

路透社報道,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的聲明強調,兩位領導人都期望與中國接觸,以加速烏克蘭戰爭的結束,並參與該區域可持續和平的建設。

此外,馬克龍和拜登都希望,中國能夠為全球北方和南方的團結做出貢獻,並為氣候和生物多樣性制定共同議程。

馬克龍5至7日訪問中國三天,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亦同行,亦是兩人自2019年後首度訪華。


法國總統馬克龍計劃明年訪華 或尋求中國在俄烏戰事發揮作用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據《南華早報》12月13日援引數名知情人士的話披露,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又譯馬克宏)計畫在新的一年訪問中國,法國總統外事顧問博納(Emmanuel Bonne)本周帶領助手前往了中國,為馬克龍此訪打前站。報導稱,眼下外界對中國在結束俄烏衝突方面可能發揮的作用保持關注,歐洲一直尋求中國幫助結束衝突。

博納訪華時值馬克龍剛剛結束對波蘭的訪問。馬克龍12日在波蘭首都華沙與波蘭總理圖斯克(Donald Tusk)討論加強對烏克蘭的支持。圖斯克10日表示,和平談判可能會在今冬開始,屆時波蘭將參與政治議程的安排,甚至主導談判期間的局勢發展。

《南華早報》注意到,儘管中歐關係面臨挑戰,但馬克龍一直定期與中方開展接觸。在歐盟就對華電動汽車加徵關稅爭論最激烈的時候,法國今年5月高規格接待了中方領導人的訪問。去年4月訪華期間,馬克龍還告訴記者,歐洲必須減少對美國的依賴,避免捲入美中在台灣問題上的對抗。

2024年12月12日,波蘭總理圖斯克(Donald Tusk)在波蘭華沙總理府與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舉行聯合記者會時握手。(Reuters)

「馬克龍希望趕在特朗普上任之前在歐洲安全問題上發揮領導作用。」波蘭防務網站「Defense24」評論認為,儘管自6月法國國民議會解散以來,馬克龍已經失去了對法國政治局勢的控制,但他仍然決心在國際舞台上施加影響。

就在12月7日,馬克龍同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出席了慶祝巴黎聖母院重新開放的儀式。這是特朗普贏得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之後,三國領導人首次進行面對面會談。

《華爾街日報》12日援引一名消息人士的話稱,三方討論了所謂「利用中國對俄羅斯影響力」推動停火的想法,「特朗普敦促歐洲採取更多行動,讓中國施壓俄羅斯結束烏克蘭衝突,若中國不同意就將加徵關稅」。

此外,特朗普8日還在其自創的「真實社交」(Truth Social)平台發文,呼籲俄烏雙方應儘快停火並展開和談,並表示中國可以對此提供幫助。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甯此前強調,中國不是烏克蘭危機的當事方,我們是危機和平解決的堅定支持者和積極推動者。我們願同歐方就政治解決危機溝通交流,也期待歐方展現戰略自主和政治智慧,朝着實現歐洲長治久安邁出堅定的步伐。

2024年11月13日,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華盛頓君悅酒店與眾議院共和黨人會面時發表演說。(Reuters)

9月27日,烏克蘭危機「和平之友」小組部長級會議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在會議上,中國、巴西、印尼、南非等「全球南方」國家聯合倡議成立了「和平之友」小組,該小組的創始成員有17個國家,有13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公報。這是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全球南方」國家首次就政治解決烏克蘭問題進行聯合倡議。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和平之友」小組第一次會議上表示,在和平與戰爭之間,要堅定選擇和平。形勢越膠著、危機越嚴峻,越不能放棄和平希望,越不能鬆懈和平努力。烏克蘭戰事持續得夠久了。推動局勢緩和是當務之急,中方願同巴西一道,再次呼籲遵守衝突降溫「三原則」,即戰場不外溢、戰事不升級、各方不拱火,尤其不得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得攻擊核電站等和平核設施。國際社會要堅定站在和平一邊,為和平積累條件,為和平爭取希望。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刊載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