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訪伯利兹 見證簽署技術合作框架協定

蔡英文訪伯利兹 見證簽署技術合作框架協定
撰文:蕭通
出版:更新:

台灣總統蔡英文4月3日在中美洲國家伯利兹(Belize)訪問期間,與伯利兹總理布里塞諾(Johnny Briceño)共同見證兩國政府簽署技術合作框架協定。她感謝伯利兹眾議院日前通過友台決議,期待未來有更多合作計劃,並稱伯利兹是和台灣一樣堅信自由民主的盟友。

蔡英文3日上午抵達伯利兹外交部,見證雙方外長簽署雙邊技術合作協定暨筆電贈交儀式。她以英文致詞表示,兩地建交34年來密切合作,在許多領域共同努力,這次訪問更將見證在教育、農業、婦女賦權和醫療保健方面取得的進展。

她提到,雙方將舉辦合建聖佩卓(San Pedro)綜合醫院的捐贈儀式。而除了醫療合作,教育是雙邊合作最具長遠影響的領域之一。過去幾年,不斷有伯利兹青年申請獎學金赴台就學,學習熱忱令人感動。在該場合,蔡英文也與布里塞諾共同見證5000台手提電腦的贈交儀式。

台外交部指出,目前正與伯利兹進行的合作計劃主題包括:醫療影像系統強化、羊隻品種改良、伯利兹河(Belize River)流域水災預警能力提升、後疫情時期協助伯利兹婦女經濟復蘇、中美洲區域香蕉黃葉病防治、華語文教學及獎學金等。

中美續簽兩國政府科學技術合作協定

撰文:洪怡霖
出版:更新:

根據《人民日報》,中美兩國政府代表12月13日在北京換文簽署《關於修訂和延長兩國政府科學技術合作協定的議定書》,將《中美科技合作協定》自2024年8月27日起延期5年。

這項協議是在中美早於1979年建交時簽署,每5年續簽一次,協定2023年8月27日到期,以3度延長半年的方式維繫至今。

自美國發起對華科技遏制打壓以來,兩國科技領域呈現的緊張態勢,更加突顯《中美科技合作協定》作為開放的、基礎科學研究合作框架的重要性。它的存在不僅惠及中美兩國,更​​是全球科技進步的催化劑。

作為1979年中美建交後簽署的首批政府間協定之一,《中美科技合作協定》一直被視為兩國科技合作的重要象徵。該協定每5年續簽一次,在此之前,40餘年從未間斷。

《中美科技合作協定》內容包括物理和化學基礎研究、地球大氣研究和農業科學的合作等。

40多年來,中美兩國在《中美科技合作協定》框架下相繼簽訂30多個議定書/協議,涉及20多個子領域,覆蓋了衛生健康、氣候變化、生態保護、核安全、農業科學、物理和化學在內的基礎研究等領域,為兩國創建互信、擴大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在中美科技與經濟存在巨大落差的年代,這些合作項目也為中國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