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創辦人挺美國拖慢中國半導體發展 承認傷人傷己「這兩點」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說,如果算入半導體設備、設計與智慧財產,美國在全球市場的佔比已達39%,如今卻通過晶片法案要將本土的製造比重從11%拉高到三四成,說是要滿足國防晶片需求,但他認為製造比重只須多增加幾個百分點已足以滿足需求。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星期四(3月16日)說,他支持美國拖慢中國大陸半導體科技的發展,但半導體供應鏈也將因此走向分岔、自由貿易受重創。他評估晶片(也稱晶片)製造成本將激增遠超一半,減弱晶片廣泛運用在現代生活中的發展勢頭。

91歲的張忠謀與暢銷書《晶片戰爭》(Chip War)作者、美國歷史學者米勒(Chris Miller)對話時以英語感嘆說:「我想,對晶片產業而言,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還沒死透透,但也瀕危。」

張忠謀在這場由《天下》雜誌主辦的對話中指出,假設台海或中美之間無戰事,五年後的半導體供應鏈將繼續走向分岔(bifurcation)之路。

供應鏈分岔的概念,有別於斷鏈或脫鈎,分岔的市場有部分依然重疊,但因為美國和日本在科技戰中對大陸「卡脖子」管制出口,導致大陸與其他地區各自發展。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2023年3月16日與暢銷書《晶片戰爭》(Chip War)作者、美國歷史學者米勒(Chris Miller,不在圖中)一同在台北出席論壇。張忠謀稱支持美國拖慢中國大陸半導體科技的發展,但半導體供應鏈也將因此走向分岔、自由貿易受重創。(Getty)

這場兩小時的對話備受矚目,匯集企業領袖、駐台使節和代表。前一天剛登記參選2024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全程參與,並在致辭時承諾全力支持台積電在台灣本土發展和成長。

賴清德強調,為讓台積電持續茁壯,必須堅持民主、加強戰備;努力追求和平,符合台積電、台灣和全世界利益。

米勒則在會上指出,台灣是全球晶片產業中心,所產晶片運用在包括冰箱、汽車、電腦、手機、人工智能的生活各環節。不過,台積電是以晶圓代工模式為設計晶片的廠商生產,許多人還不知道自己其實正在使用台積電的晶片度過每一天。

台積電是目前亞洲市值最高的企業、蘋果公司主要供應商,因其對台灣經濟的重要性而被譽為「護國神山」。

米勒在美國麻省塔夫茨大學著名的國際關係研究重鎮、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教國際歷史。他去年10月4日出版《晶片戰爭》引起國際關注,三天後的10月7日,美國商務部對中國晶片業祭出全方位精準管制手段,看似巧合也前後呼應。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右)2023年3月16日與暢銷書《晶片戰爭》(Chip War)作者、美國歷史學者米勒(Chris Miller,左)一同在台北出席論壇。張忠謀稱支持美國拖慢中國大陸半導體科技的發展,但半導體供應鏈也將因此走向分岔、自由貿易受重創。(Getty)

張忠謀:大陸晶片技術落後台灣至少五六年

在新管制中,美國禁止中國獲取美國的晶片設計技術、設備,不准中國用美制零件製造半導體設備,也不准美國公民或綠卡持有者參與中國晶片業發展。

張忠謀認為,美國的政策有一部分是為了拖慢中國在半導體科技的發展。「我對此沒有異議,事實上,我可能會說我支持它。」

中國大陸目前正尋求突破,全力發展半導體科技,不過張忠謀評估,大陸晶片製程技術落後台灣「至少五六年」。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2023年3月16日與暢銷書《晶片戰爭》(Chip War)作者、美國歷史學者米勒(Chris Miller,不在圖中)一同在台北出席論壇。張忠謀稱支持美國拖慢中國大陸半導體科技的發展,但半導體供應鏈也將因此走向分岔、自由貿易受重創。(Reuters)

近年來,中國大陸增強對台灣的軍事與外交壓力,導致台灣被認為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一旦台海開戰,台積電被破壞將嚴重衝擊世界經濟,美國也因此認定不能過度依賴台灣。

張忠謀說,如果算入半導體設備、設計與智慧財產,美國在全球市場的佔比已達39%,如今卻通過晶片法案要將本土的製造比重從11%拉高到三四成,說是要滿足國防晶片需求,但他認為製造比重只須多增加幾個百分點已足以滿足需求。

他評估,在美國製造的成本遠超台灣的一半,成本上升後,原本在生活中無孔不入的晶片,成長將停止或顯著趨緩,晶片產業從此「邁入不同的賽局」。

米勒會後接受國際媒體聯訪時則表示,未來晶片的價格走勢,固然會因為各國政府重塑供應鏈而上漲,但考慮到未來各國提升晶圓製造的效率、投入研發和補貼企業,若再加上良好的監管,長期下來或許也能推動價格下跌。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