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3月18日同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進行了一個半小時(也有說兩小時二十八分鐘)的通話,雙方除了談論美俄關係正常化,伊朗和以色列問題,最關鍵的討論話題是烏克蘭危機。從公開的內容看,談論的主題是美國30天停火倡議的落實細節。
俄方強調了若干關鍵條件:需對全線停火實施有效監督,必須停止烏克蘭境內的強制動員及武裝部隊重新武裝等。普京強調,防止衝突升級和推進政治外交解決的關鍵前提是,完全停止對烏克蘭的外國軍事援助和情報支持。普京重申必須考慮到消除危機根源的絕對必要性,以及俄羅斯在安全領域的合法利益。
特朗普提議衝突雙方相互承諾30天內不攻擊能源基礎設施目標,普京對此倡議作出積極回應,並立即向俄軍下達相關指令。俄烏還將互換175名被俘人員。
2025年3月1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發文,預告將在明天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通話,並表示已經就烏克蘭和平協議的「許多要素」達成共識。(Truth Social/ @realDonaldTrump) 儘管表面重點在落實30天停火倡議,但普京提到的停止對烏克蘭軍援以及停止烏克蘭強制動員和武裝部隊重新武裝,消除危機根源,俄羅斯在安全領域的合法利益等都直指俄羅斯對於長期和平協議的條件比如烏克蘭不加入北約、烏克蘭去軍事化等。
事實上,在通話之前特朗普就公開說將討論領土以及俄烏資產劃分等問題。直指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的核心——俄佔烏克蘭領土問題如何處理。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和俄羅斯進行了多輪溝通。從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沃爾茲(Mike Waltz)等人的表態看烏克蘭要做好「割地」準備,加入北約也沒戲。
但是俄羅斯談判以來的公開要求並不只是烏克蘭割地和不加入北約。
2025年3月17日,俄羅斯聖彼得堡,圖為藝術家在當地畫廊展示自己所著畫作《世界和平》,其中顯示半個特朗普與普京的面部畫像。(Reuters)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2月17日接受卡塔爾半島電視台採訪時稱軍事停火線必須以烏東烏南四州現有的俄軍控制線為基準,這些俄控地區已經跟烏克蘭沒有關係。烏軍必須無條件撤出庫爾斯克。烏克蘭必須保持永久中立,烏克蘭可以加入歐盟。烏克蘭必須完全去軍事化,只能保留少量自衛力量,武裝部隊總人數不得超過5萬人。停火後,烏軍裝備的北約制式武器必須退還給北約國家,且北約國家不得在烏克蘭駐有軍隊,包括北約國家的僱傭兵。
羅馬尼亞政府2月下旬曾宣稱,俄羅斯在與美國就俄烏衝突的和平協議談判中已經提出,要求北約軍隊撤出東歐。
近來普京也談到,他攻擊烏克蘭是因為北約的逐步擴張威脅到了俄羅斯的安全。他要求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俄羅斯控制所有被佔領的烏克蘭領土,並限制烏克蘭軍隊的規模。他還希望西方放鬆對俄製裁以及烏克蘭舉行總統選舉。
綜合來看,俄羅斯的要求大概有烏克蘭不加入北約保持中立;北約不在烏克蘭駐軍包括僱傭兵;北約從東歐撤出;保持俄佔領土;烏克蘭去軍事化也就是限制軍隊規模;烏克蘭政權更迭舉行總統選舉;放鬆對俄制裁。
2025年3月16日,烏克蘭頓涅茨克州(Donetsk Oblast)的察蘇夫雅(Chasiv Yar)附近,烏軍士兵向前線俄羅斯軍隊發射120毫米迫擊砲。(REUTERS ) 上述要求可以說是俄羅斯近年來圍繞烏克蘭問題釋放過的要求的大集合,最近俄羅斯又重新全部提了出來。
普京和特朗普的通話應該是確認美俄能夠達成的共識,而不是就還沒有任何共識的問題進行扯皮。烏克蘭不加入北約以及俄羅斯控制已經佔領領土,應該沒有太大分歧。
其他是否在烏克蘭駐軍、烏克蘭是否去軍事化、烏克蘭是否馬上進行總統選舉、是否放鬆對俄羅斯制裁、北約是否從東歐撤出都有待商榷。
俄羅斯在2022年2月戰爭一開始提出的目標是烏克蘭去軍事去納粹化以及中立化。當時這三大目標是基於俄羅斯認為可以很快佔領基輔對烏克蘭滅國而提出的。伴隨着攻佔基輔不順,2022年4月俄羅斯軍隊從基輔撤軍轉向頓巴斯和烏克蘭南部作戰,這三大目標所有調整。
圖為2025年3月2日, 歐洲國家領導人峰會在倫敦舉行期間,英國民眾在在唐寧街外集會表達對烏克蘭的支持。(Reuters) 根據2022年4月俄烏曾一度達成的協議,當時俄羅斯的要求是烏克蘭保持中立、不結盟的地位,不加入北約並限制在該國部署外國武器。普京過去三年多次提到俄烏曾經達成的這份協議,並多次說應該在這份協議基礎上展開談判。根據這一協議俄羅斯實際上能夠接受烏克蘭只要不加入北約實現中立化,至於是否實現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並不是一定要解決的問題。
2022年9月烏四州併入俄羅斯後,俄羅斯經常提及的目標是烏克蘭中立化以及承認俄佔領土。2023年12月輿論曾一度傳出,除了涉及土地的前提條件之外,普京不再尋求讓澤連斯基政府下台,烏克蘭可以繼續作為一個以基輔為首都的主權國家而存在。2024年俄羅斯克裏姆林宮發言人談到俄羅斯的目標時多次提到俄佔領土和烏克蘭加入北約問題。可以說,過去三年的戰爭過程中,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並不是一個突出的顯性目標。
從某種意義上,北約撤出東歐、去軍事化、去納粹化、放鬆制裁等條件密集出現是談判的需要,還是俄羅斯最真實的底線,未可知。
圖為2025年3月3日,德國杜塞道夫(Düsseldorf)傳統的「玫瑰星期一」(Rose Monday)花車遊行,有花車以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以及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為主題。(Reuters) 如果俄羅斯的上述全部條件都可以實現,相當於俄羅斯要締結的和平協定是烏克蘭全面投降的城下之盟。
烏克蘭戰爭之所以持續三年多,根本原因是俄羅斯作為優勢一方並沒有很快完全吃下烏克蘭,在美歐的支持下烏克蘭發起過多次反攻,儘管不能收復失地但也基本能夠維持不繼續丟失領土。俄羅斯對於最在意的烏東四州的掌控甚至都不完全。
戰場上拿不到的東西,普京在談判桌上能全面拿得到嗎?特朗普儘管急於結束衝突,但絕對不是毫無策略的談判者。根據羅馬尼亞政府的說法,美國拒絕了俄羅斯要求的北約從東歐撤出的要求。
烏克蘭的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相當於對烏克蘭國家政權的重構,相當於美歐拱手相讓徹底失去烏克蘭。特朗普要的是結束衝突而不是丟掉烏克蘭,這是他不願意承受的政治污名。美國可以允許美俄上一輪關於北約東擴的鬥爭休兵於烏克蘭,但不一定會接受將烏克蘭送給俄羅斯來完全掌控。
因此,停火倡議容易落實,和平協議未必能夠順利簽署。
打了三年之後俄烏雙方都非常疲憊,都需要停火。局面會否僵持為烏克蘭默認俄佔領領土不再發起大的進攻,而俄羅斯依據佔領的烏東四州構建起事實上的防禦北約的屏障,不再繼續進攻?不能排除這種可能。
特朗普和普京通話後公開內容重點在停火協議落實,而非相對容易達成共識的烏克蘭不加入北約以及俄佔領領土問題等和平協議內容,這或許說明即便連最能達成共識的問題,也不是那麼輕易就能夠拿到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