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健三郎逝世︱畢生思考人性與和平 兒子殘疾成寫作動力

撰文:張顥庭
出版:更新:

日本出版社3月13日證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文壇巨匠大江健三郎已於3日逝世,終年88歲。大江健三郎生前著作以小說為主,也不時發表文藝評論和政論,更被稱為「日本的良心」。

大江生於1935年,童年時正處於二戰時期,他曾回憶稱,當時在學校每天都被問到是否願意為天皇而死,到了晚上,他都會為自己無法為天皇而死感到羞愧不已。戰時的經歷令大江在未來長成一位堅定的和平主義者,也為他充滿人文主義關懷的寫作生涯埋下種子。

大江1964年出版重要作品《廣島札記》,匯編他在數年間到訪廣島,與廣島原爆倖存者、原子病醫院醫生,以及反核運動參與者多次對話後寫成的隨筆,以樸實文字寫出戰爭所造成平民難以言說的創傷,以及歇力生存的處境,同時對戰後至當時日本政壇冷處理、並試圖製造核武的態度加以批判,堅定地表明反戰、反核立場。

大江健三郎曾多次訪華。圖為大江於2006年9月12日在南京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Getty)

他1970年出版《沖繩札記》,紀錄沖繩在二戰前後受日本本土與美國壓迫的處境,更直指日本戰後的和平與繁榮,實則是以沖繩的巨大犧牲為代價,並進一步探討「日本人」的身份認同問題。

大江畢生致力以文學介入政治,多次發表政論,包括批評前首相安倍晉三修改日本和平憲法,以及在311福島核事故後舉辦反核集會。這些觀點雖令他在日本備受爭議,但仍無阻他在國內外贏得聲譽。

大江健三郎1994年獲瑞典文學院頒授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繼川端康成後,第二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瑞典文學院指大江的作品「以詩的力量建構出一個幻想世界」、「存在超越語言與文化的契機」。

大江健三郎曾多次到訪中國。圖為大江於2006年9月12日在南京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Getty)

兒子是寫作動力

大江健三郎長子大江光出生時後腦長有肉瘤,造成智力障礙,一直難以和家人溝通。這段經歷令大江健三郎極為挫敗,但也令他無可避免地加深思考人性的明暗兩面,成為大江小說中的重要主題和靈感來源。

大江2014年曾稱,「雖然我自己可能是一個相當黑暗的小說家,但我相信我的小說也表現出一種對人類的信任,這來自我的兒子。」

智障長子成作曲家

大江光幼時雖遲遲未學會說話,但對音樂非常敏感,在家庭鼓勵及自身努力下,後來成為國際知名的作曲家。

大江曾表示,他寫出的大部份作品,都是為了使到兒子「能發出自己的聲音」。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致辭所提及的小說《個人的體驗》,正是大江以自己從兒子出生、到接受兒子殘障一事為原型,藉由挖掘個人經驗,描繪出人類共通之處的作品。

大江健三郎1935年生於日本四國愛媛縣鄉村,家鄉高校畢業後,考入東京大學攻讀法國文學,1957年起公開發表小說,連連獲獎。他的作品範圍廣泛,以反戰為題的包括《青年之污名》、《萬延元年的足球隊》、《水死》等,也有寫給兒童的生活散文《給新新人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