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中國經濟增長目標約5%被指保守 媒體稱為謹慎應對內外挑戰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3月5日開幕,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稱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約5%。這是自1994年以來最低的數字。外媒稱,中國設定低目標,突顯北京正面對內外挑戰。
多間外媒發表文章,討論中國此舉原因,以及這決定帶來的影響。以下為其中一些外國媒體的看法:
● 華爾街日報
《華爾街日報》3月6日發表的文章以《中國設定保守經濟增長目標,內憂外患突顯》為題。文章指,在取消歷時3年的嚴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防疫措施後,中國面臨國內和全球經濟的雙重挑戰。
內文稱,短期內相對保守的5%增長目標顯示,中國決策者對一連串的挑戰有所擔憂,即使疫情管控措施已取消,這些挑戰仍可能會拖慢復蘇的步伐。這些不利因素包括不溫不火的商業和消費者信心、海外對中國製造商品的需求疲軟、以及地方政府因背負沉重債務而經濟刺激能力受限。
● 半島電視台
半島電視台3月6日的報道以《為什麼中國宣布數十年來最低的增長目標?》(Why has China announced its lowest growth target in decades?)為題。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中國有巨大的潛力和動力來進一步增長,同時也指出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包括高通脹率、外部打壓和遏制中國的企圖。半島電視台稱,他說到的外部打壓,是中方在幾乎不加掩飾地提及中國與美國激烈的地緣政治競爭。
內文指,中國經濟在國內也面臨嚴重的長期挑戰,包括巨大的房地產泡沫、以及低出生率導致的勞動人口減少。
● 彭博社
彭博社3月6日的文章以《中國謹慎的增長目標限制對世界經濟的幫助》(China’s Growth Target Limits Help to World Economy)為題。
在2022年的兩會上,中國設下5.5%的GDP增長目標,結果中國2022年的GDP增幅僅為3%,未達到預期目標。文章指,設立更謹慎的目標可能會恢復北京的信譽,並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及一系列新的高級經濟官員提供更多空間來專注於長期政策。
內文提及,中國最高領導人避免採取任何大規模刺激措施來加速已在進行中的消費者驅動型復蘇,這表明對於疲弱的全球經濟的增長,中國提振作用減弱。
● 《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3月4日的報道以《中國表示其經濟將增長約5%,一個謹慎的目標》(China says its economy will expand about 5 percent, a cautious target)為題。
文中稱,隨着中國經濟活動迅速反彈,它或可達到這個目標,但中國仍需相當多的借貸,以及用於公路、鐵路、其他基建設施上的支出。
中國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以及2023年計劃草案的報告,解釋為何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定在約5%。
報告指,這主要考慮3個方面,第一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好局起好步的要求,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到2035年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須在提高質量效益基礎上長期保持合理經濟增長;第二,是體現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的要求,有利於向市場傳遞積極訊號,提振信心,引導預期,擴大就業,改善民生,在發展中防範和化解風險隱患;第三,是與現階段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相適應,資源要素條件可支撐,雖然超預期影響仍在、外部不確定性較多,但只要政策聚焦發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齊心協力,這一目標經過奮鬥是可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