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軍部長:中國用「奴隸勞工」建造艦艇勝美國 專家稱不合理

美海軍部長:中國用「奴隸勞工」建造艦艇勝美國 專家稱不合理
撰文:房伊媚
出版:更新:

美國海軍部長德爾托羅(Carlos Del Toro)2月21日稱,與美國海軍相比,中國海軍在生產艦艇方面產能較大,而且艦隊規模也較大。他指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的勞工法例限制較美國少,中國用「奴隸勞工」來建造艦艇。美媒22日稱,有專家指,德爾托羅的說法不合理。

德爾托羅21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全國記者協會(National Press Club)表示,中國的產能較大,與人力有關。他說與美國相比,中國缺乏與勞工相關的限制及法律,以及缺乏美國面對的經濟壓力,所以在這領域有優勢。他指中國用「奴隸勞工」來建造艦艇。

美媒22日稱,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非常駐研究員、印太防務政策專家赫青格(Blake Herzinger)表示:「中國擁有大量可用人力資源,在對其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高科技領域使用奴隸勞工,真的不合理。」

赫青格指,像德爾托羅這種言論顯示一種情況,就是美國的注意力放在錯誤的地方,損害美國的能力。

德爾托羅又稱產能與造船廠有關,中國有13間建造艦艇的造船廠,在這些造船廠中,有的一間廠的產能就比美國所有造船廠的產能大。

他說中國現在擁有更大的艦隊,並且正在全球部署艦艇,因此美國須提升艦隊質素。德爾托羅表示,中國解放軍海軍現時約有340艘船,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內,增加至擁有400艘船;而美國海軍目前只有不足300艘船在運作。

中美海軍實力落差超20年?俄羅斯報告:中國2049年或達美軍水平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近日發表一份名為《中國-2049:未來分析》的報告,引發外界對中美海軍實力差距的討論。《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該份報告報道,中國海軍雖然近年在裝備與技術領域取得了顯著進步,但在整體實力上,與美國海軍的差距仍高達20年以上。報告預測,最早要到2049年,中國海軍才可能與美國海軍達到相同水平。

《騰訊網》發表評論指出,解放軍近年來進行了一系列現代化軍事改革,尤其是海軍力量的發展尤為突出。中國海軍從無到有建立了航母體系,並完成從滑躍式起飛到電磁彈射的技術躍進,未來更計劃發展核動力航母。此外,055型驅逐艦、052D型驅逐艦,以及075型兩棲攻擊艦和076型無人機航母等一系列先進艦艇接連服役,成為中國海軍快速崛起的象徵。

055型驅逐艦對中國海軍而言,是一艘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軍艦(鼎盛軍事)

然而,俄羅斯的這份報告卻對中國海軍的實力提出保守看法,認為目前中國與美國在海軍裝備數量、海外基地布局以及水下作戰能力等方面存在顯著差距。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在報告中強調,美國海軍目前擁有11艘航空母艦、70艘驅逐艦和33艘大型兩棲艦艇,而中國海軍僅有3艘航空母艦、48艘驅逐艦和11艘大型兩棲艦艇,雙方的總排水量差距更是巨大。此外,美國擁有覆蓋全球的軍事基地網絡,遍佈14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中國的唯一海外基地僅設於非洲吉布提,這使得中國海軍在遠洋部署能力上受限。

2024年10月,遼寧艦、山東艦首次開展雙航母編隊演練。(央視頻)

同時,水下作戰能力也被列為中國海軍的弱項之一。報告指出,中國海軍在反潛技術和裝備上仍有較大改進空間,例如性能優越的反潛直升機配置不足。雖然海直20的服役被視為一個突破,但其實力仍無法與美國或俄羅斯的反潛力量相媲美。

解放軍運-8 反潛機(同型機)。(台防部)

儘管如此,中國海軍在技術進步方面的成果同樣獲得肯定。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報告中提到,055型驅逐艦的技術水準已接近甚至超越美軍同類艦艇,電磁彈射技術的應用更使中國航母在某些方面領先於美國。此外,最新服役的殲-35艦載機以及先進預警機的性能,也展現了中國海軍不斷追趕的實力。該報告承認,若是在小規模高科技戰力對抗中,中國海軍已具備一定優勢。

《騰訊網》文章對此認為,俄方對中國海軍的保守評價,可能與其自身的軍事衰落有關。報道指出,俄羅斯對中國軍力快速崛起的心理不無複雜,尤其在俄烏衝突暴露出其軍事實力不足後,俄方難免對中國的快速進步持保留態度。

美軍核動力航母「福特號」( USS Gerald R. Ford)。(美國海軍福特號Facebook專頁)

此外,報告最後也提到,中國海軍未來的發展方向應以全球常態化軍事存在為目標。隨著海外基地建設和艦艇部署能力的提升,中國海軍可能會逐步改變目前的地緣政治格局,並對美國的海上優勢構成挑戰。

儘管俄羅斯專家認為中國海軍需要20年以上才能追上美國,但分析文章指出,隨著美國老舊艦艇的退役速度加快,中國海軍若持續保持目前的發展步伐,可能不需等到2049年便能迎頭趕上美軍。無論如何,中美海軍之間的實力對比,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之一。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