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官員:4個月前有中國氣球墜落夏威夷海岸

美國官員:4個月前有中國氣球墜落夏威夷海岸
撰文:蕭通
出版:更新:

美國政府一名高級官員向媒體透露,情報部門曾作評估指過往多個中國氣球曾飛入美國國境,但都「未被偵測出來」。該名官員同時強調,「曾經發生和情況未被偵測兩件事可同時為真。」另有官員指,一個中國氣球4個月前墜落夏威夷海岸。

官員稱,據他所知,中國間諜氣球在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任時期曾短暫進入美國國境至少3次,而在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上任一開始亦發生過一次,均未知逗留時長。

官員續稱,這是「情況的一部分」,指出該些氣球都是中國政府發展的監控手段,已侵犯多國主權,情況遍佈東亞、南亞和歐洲多地,「這些活動多由人民解放軍下達指令進行」。

另有美國官員指,有一個中國氣球4個月前墮入夏威夷海岸。此外,至少曾有一個中國氣球掠過德州(Texas)和佛羅里達州(Florida)。

中國氣球風波引起美國內部矛盾。美國防部官員4日稱,中國氣球在特朗普執政期間,至少3次飛入美國本土上空。言論引起前總統特朗普等人反駁,強調特朗普在任期間無發生類似事件。

近月上百陸飄氣球進入台海 外媒:恐將構成飛安威脅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台灣將於5月20日組成新政府,在新任總統賴清德就職前夕,在有外媒報道,近月發現超過100個中國大陸空飄氣球進入台灣海峽上空,飛行高度低於一般氣象氣球,恐怕會構成飛航安全威脅,並指所蒐集數據可為解放軍所用,也可能有心理戰意圖。

外媒《路透社》報道,中國大陸自去年12月開始施放超過100個氣球進入台灣海峽,其中有些直接飛越台灣領空或由台灣控制的民航航道,時間點正好是在台灣今年1月總統大選一個月前。

報道引述專家說法,認為這些氣球可能是對台心理戰一環,也可能裝有監視工具或單純蒐集氣象資料。台灣有時一天在數小時內偵測到多達8個氣球,有時則連續數周一個都沒有。在台灣1月13日投票日前一週,每天平均出現3個氣球,然後從4月11日開始不再出現。

路透社報道,台灣近月發現超過100個中國氣球進入台灣海峽上空,飛行高度低於一般氣象氣球,恐怕會構成飛航安全威脅,所蒐集數據可為解放軍所用,也可能有心理戰意圖。圖為台灣國防部今年1月發布氣球飛過台灣上空情形。(台灣國防部提供)

這些氣球頻繁出現,引起台灣和其他國家警覺。報道援引一名聽取過相關簡報的台灣高階安全官員說法,指這些氣球出現在台灣附近上空的情況,在台灣大選數周之前達到「前所未見的規模」;這名官員認為,這是北京施壓行動的一部分,即所謂灰色地帶作戰,目的是避免直接衝突,改採非常規戰術消耗敵人的精力。

《路透社》報道稱國防部並未回應置評要求,國台辦則向《路透社》重申今年1月31日的說法,即駁斥有關氣球的指控,並稱這些氣球是用於氣象目的,是民企行為,不應出於政治因素加以炒作。

台媒《中央社》報道指出,氣球相關資料在去年12月8日之前並未公諸於世,因此無法比較歷來紀錄。但台灣陸委會副主任委員詹志宏說,以往「大概一個月」會發現一次氣球。

根據官方數據,從去年12月到2024年4月,有8天都偵測到4個以上的氣球。這段時間總共發現超過100個氣球。3名台灣知情官員證實,來自中國大陸的空飄氣球近月大幅增加,其中多數是蒐集大氣數據的氣象氣球,例如風、溫度和濕度,但台灣仍將這些氣球視為中國的騷擾。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氣球的飛行高度全都在3353公尺到1萬1582公尺之間,平均高度為6795公尺,比一般氣象氣球的高度低得多。美國國家氣象局表示,氣象氣球高度通常超過3萬480公尺。

《路透社》報道引述印度太平洋地緣政治戰略顧問尼爾(AlexanderNeill)說法,「在這種高度施放氣球很危險…這位於空中航道範圍內,擦撞的可能性令人擔憂。」

詹志宏也同意尼爾看法,認為這些氣球飛得很慢,飛機速度則很快,如果這些氣球被吸入發動機,這時才發現可能就太晚了。另一名台灣高階安全官員引述情資說,這些氣球蒐集到的數據可能為中國火箭軍所用,因為大氣因素會影響飛彈發射。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台灣政策計劃主任郭泓均認為,這些氣球主要用於心理戰。「我個人懷疑中國能從氣球獲得其他手段蒐集不到的額外情資…我認為這些氣球主要是向台灣示意:台灣連自己的領空都保護不了。」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