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中國新能源汽車領軍企業比亞迪交出了一份「史上最強」財報,各項核心數據再創新高,2024年營收777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首次突破7000億;也首次超越特斯拉2024年976.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022.35億元人民幣)的營收規模。
此外,比亞迪淨利潤也迎來明顯增長,歸母淨利潤約402.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相當於每日淨賺1.1億元人民幣。其中,汽車相關業務的利潤總額為363.32億元,同比增長約16.8%。按全年銷量427萬輛計算,比亞迪單車利潤約為8500元。
比亞迪還開啟百億分紅,引發資本市場關注。2024年年度利潤分配預案為:以目前總股本30.39億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為39.74元(含稅),不送紅股,不以公積金轉增股本,總計將派發約120.77億元的現金紅利。
2023年9月8日,德國慕尼黑國際車展,比亞迪展區。(新華社) 比亞迪2024年財報顯示,多項業績創下公司歷史新高。財報顯示,2024年,比亞迪全球銷量達427萬輛,同比增長41%。同期,比亞迪實現營業收入7771.02億元,同比增長29.02%;其中汽車相關業務營收達6173.8億元,同比增長27.7%,占營業收入比重達79.45%。
對比全球汽車行業來看,比亞迪2024年的營收已經超越奧迪(Audi)與Tesla。財報顯示,2024年,奧迪集團營收為654.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5094億元);Tesla營收為976.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107億元)。同期,比亞迪利潤總額達到496.81億元,同比增長33.3%;實現歸母淨利潤402.54億元,同比增長34%。超過吉利、長城、上汽,再次登頂中國汽車業。
據《21世紀經濟報導》報道,在貫穿2024年的汽車價格戰中,比亞迪汽車業務毛利率未受到影響,達到21.02%,同比增長0.63個百分點,超過理想汽車級Tesla。值得關注的是,與六年前相比,比亞迪的歸母淨利潤增長了24倍,這在中國汽車企業中並不多見——例如,吉利汽車的歸母淨利潤從2019年至2024年僅增長了1倍左右。
雖然財報亮眼但市場似乎並不買賬。3月25日開盤,比亞迪A股和港股一路走跌。報道引述業內人士分析表示,比亞迪仍需直面兩大挑戰:一是智能化技術落地速度,二是高端品牌心智建設。當電動化上半場接近終局,這家「技術偏執狂」能否在智能化下半場繼續領跑?
但報道仍肯定比亞迪的「吸金能力」指出,從比亞迪2019年的低谷到現在的業績,便足以窺見。當時新能源車市場還未開啟,高研發投入使得2019年比亞迪近利潤僅16.12億,同比下滑42.03%。
而目前一輛車8500元的淨利潤,高於國內另一龍頭車企吉利汽車的單車淨利潤7600元。雖然相較Tesla的單車淨利潤約0.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9萬元)會有些低,但在價格戰中,比亞迪依靠「成本控制」和「規模化」兩張王牌繼續維持利潤。且成本控制主要體現在產業鏈的垂直整合上,覆蓋電池、電機、電控等全產業鏈,減少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實現成本自主可控。
圖為2024年4月25日在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簡稱2024北京車展)比亞迪攤位上方的公司標誌。(Reuters) 除了與Tesla相比,與豪華車企相比,比亞迪的單車利潤也不算亮眼。但20萬以下車型是比亞迪的主要戰場,「薄利多銷」也推動比亞迪營收超過豪華車企。不過,對於新能源車企來說,前期巨額的研發投入,將會影響其利潤表現。這點對於新能源車企來說,要想趕上豪華車企巨頭,仍然有一段路要走。
雖然比亞迪旗下的騰勢、方程豹和仰望等品牌承擔了高端化業務的重任,但2024年,騰勢、方程豹和仰望三大品牌銷量合計約為19萬輛,佔比全年總銷量不足5%,對利潤貢獻有限,且騰勢品牌部份車型仍處於虧損狀態。
三成收入來自海外
2024年,比亞迪在中國的營收已遠超寶馬和平治在中國營收的綜合。與此同時,海外市場也是比亞迪另一條重要的「吸金之路」。
2024年,整車出口前十的企業中,比亞迪以41.7萬輛的銷售量位居前列,同比增長71.8%,占集團總銷量的10%左右。2024年比亞迪海外市場總營收達2218.84億元,佔比總營收達28.55%,同比增長27.70%。粗略計算來看,2024年比亞迪海外市場的汽車業務營收高達997.37億元,以41.7萬輛銷售量計算,比亞迪海外單車售價約為23.9萬,也遠高於國內市場的12.4萬元。
2024年3月28日,在英國倫敦展覽中心(ExCel)舉行的Everything Electric London 2024電動車展上,消費者參觀一輛比亞迪 Atto 3 純電動汽車。(Getty Images) 且比亞迪部份車型在海外市場的售價甚至高於BBA(Benz、BMW、Audi),這也為比亞迪提供了利潤支援。此外,在海外投資建廠,也為比亞迪降低了海外市場成本。不過,2025年,出口仍然是比亞迪銷量增長關鍵支柱,直到海外工廠全面投產。
比亞迪在財報中也指出,2025年,將持續拓寬海外市場產品矩陣,加速完善海外多區域產能佈局及銷售網絡搭建;同時進一步提升自有出口運力,繼續攜手合作夥伴深耕海外各市場。 2025年1月比亞迪海外銷量就迎來「開門紅」,達6.63萬輛,同比增長83.4%,環比增長16.1%,創月度新高,主要受益於歐洲、東南亞及拉美市場的爆發式增長。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稱,2028年比亞迪要衝擊1000萬輛的年銷量目標,其中海外銷量為500萬輛。且王傳福有著更大的目標——2025年超越豐田,成為全球第一車企。
中國車・中國製汽車・中國電動車・中國汽車業・中國車業・關稅:2024年7月4日,圖為鏡頭下比亞迪在泰國羅勇開設第一間電動車工廠。(Reuters) 巨額研發資金支撐技術領先 單車研發成本1.3萬
銷量、業績飆升背後是比亞迪技術儲備實力的提升。巨額的研發資金是實現技術領先的關鍵。2024年比亞迪研發投入達541.61億元,同比增長35.68%。比亞迪的研發投入已連續14年超過當年淨利潤,且2024年研發投入是淨利潤的1.35倍。同時,比亞迪的研發投入也遠超同期其他車企,作為對比,吉利集團同期的研發投入為104億元;理想汽車的研發投入為111億元。
若將比亞迪的研發支出均攤到427萬輛車上,單車研發成本約為1.3萬元。相比之下,年銷178.9萬輛的Tesla,其研發投入45.4億美元(合計人民幣343.26億元),單車研發成本超過1.9萬元,這種「以量養技」模式,讓比亞迪在保持低價的同時持續技術迭代。
智能化和電池領域將持續是比亞迪近年來研發投入的重點。同時在主機廠紛紛轉向具身智能賽道的背景下,比亞迪在財報中也指出表示,其目前已針對AI機器人的多個核心零部件及系統整機進行全面佈局。
2024年 3月12日,工作人員在位於巴西阿馬遜州馬瑙斯的比亞迪電池工廠生產線上工作。(新華社) 大手筆融資、理財意欲何為?
「目前是歷史最好的比亞迪」,兩年前的股東大會上,王傳福如是判斷。在2024年財報業績發佈前,比亞迪市值也一度超過寧德時代,登頂深市榜首。儘管已經攬獲402.54億元淨利潤,比亞迪仍然在不斷通過資本市場吸納資金。比亞迪的融資將主要用在技術研發的深化、海外市場的擴張以及資金流動性的補充。 有分析師指,通過融資,比亞迪將能夠有充足的資金賦能海外市場擴張、建廠,以提升本地化生產能力並降低供應鏈成本。
此外,財報顯示,2024年,比亞迪的現金儲備已經達到1549.37億元人民幣,創下歷史新高。花旗的研究報告指,比亞迪有能力在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發展早期階段「燒錢」,同時亦可開展大規模海外擴張。
3月24日晚間,比亞迪發佈公告稱,比亞迪將使用不超過600億元的自有閑置資金進行委託理財,用於穩健投資。有分析師指,比亞迪此舉或意在保留額外的穩定現金儲備和流動性,以應對汽車行業的週期性風險和未來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