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無能造成的災難 穿梭垃圾城市 從貝魯特到埃及開羅
斯里蘭卡與柬埔寨一樣,都有「垃圾山」,但你可知道,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於2015年,也出現過一條「垃圾河」?事源當地政府決定關閉南部奈邁赫(Naameh)臨時垃圾堆填區,但卻沒有提出其他解決方案,結果廢物仍一堆堆運送到該區,「垃圾河」就這樣形成了。
民眾對於政府無力處理民生問題感到憤怒,導致貝魯特近年發生大大小小因垃圾危機引發的示威。當然,垃圾危機只是引爆點,長久以來城市發展和規劃受控於各大商家利益,毋視民生需要,才是一切的成因。然而以錢掛帥的城市發展模式,是很多城市共同的問題。
黎巴嫩政府於1997年在奈邁赫設立臨時垃圾堆填區,原本只計劃在廢物問題有全面解決方案前,收集來自首都及污染問題嚴重的黎巴嫩山地區垃圾。不過當地國會分裂至近乎停止運作,廢物處理立法終未成事。近廿年過去,說好的計劃從沒出現,原訂只收200萬噸廢物的臨時堆填區,成為收容了1500萬噸的垃圾山。
▋ 「垃圾河」主要源於政府無能
一開始便反對設立垃圾堆填區的居民及團體,2014年發動示威,阻止垃圾車進入區內。政府唯有承諾於去年7月永久關閉堆填區。事件並未完結,因為問題根本沒有解決,垃圾車仍然將垃圾運到附近棄置。
有英國公司計劃協助當地政府將垃圾運到俄羅斯,但最後竟然因未能及時遞交文件而失敗;居民也不能用火燒等方式自行處理垃圾,因為怕破壞環境。居民無奈忍受,導致呼吸道受感染的個案大增,環境亦遭破壞。忍無可忍下,反對團體又再示威。
政府日前現開始清理垃圾,但只是「眼不見為淨」,將垃圾再掉進已關閉的堆填區,根本未有回應反對組織及環保專家要求長遠解決方案的訴求。
曾被稱為「中東小巴黎」的貝魯特,曾是一個美麗的地方。經歷上世紀內戰後,政制不穩,加上近年受敍利亞內戰影響,發展受阻礙,現在出現一條仿如無盡的「垃圾河」;這是城市發展沒有配合民生需要的一個例子。
▋ 貝魯特外表現代化 每日仍停電
黎巴嫩自1990年內戰結束後急促發展,貝魯特亦由當時開始有不少大型建設,不過大部分都不能配合民眾的日常生活,例如雖然該城市已經非常現代化,但過去26年來仍會每日停電。
另外,建設雖多,但都是沒有監管的私人項目,多由大企業承包,牽涉企業利益及貪污等問題。這類建設破壞市中心的風格,又沒有考慮民生需要,趕走裏面的居民,只留下富豪。不平衡的城市發展,早已在貝魯特一般平民百姓心中種下反政府的種子。直至近年鄰國敍利亞內戰嚇走富豪,市中心地段更成為鬼城,空有一間間奢華的零售店及人去樓空的辦公室大樓,民眾對政府的不滿開始浮面。
往東南面走,來到印度最大城市孟買,在這城中一隅,垃圾堆積如山,也遲遲未得到解決。這個住了逾2000萬人口的城市,每天生產過萬噸垃圾,過去80年所累積的垃圾量多達1600萬噸,堆起的垃圾山可達8層樓高。孟買市內最大的垃圾場位於東部市郊迪歐納(Deonar),過去兩個月,這個垃圾場已發生兩次火災,火種一發不可收拾,有毒濃煙源源不絕,遮蓋孟買東部及南部地區,空氣污染急速惡化。
▋ 孟買垃圾山 貧民福音?
孟買的垃圾不止量多,而且沒有分類,無論是可回收的玻璃、廢紙,還是建築廢料、甚至排洩物,都一拼堆到垃圾場,這或許是貧民窟居民的福音,因為他們能夠在垃圾山中找到可變賣的塑膠、金屬、玻璃等等東西,但不衛生的環境卻容易滋生致命的病菌,何況貧窮本來就不應以垃圾山來解決。
面對如此嚴峻的垃圾問題,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的首席部長Devendra Fadnavis去年曾表示,印度政府將致力實現對環境友善的垃圾棄置措施,力求在迪歐納垃圾場實現「垃圾變能量」,說總比做容易,處理孟買垃圾問題究竟有何阻力?
現時孟買政府處理垃圾的政策為公私合營,將部分工作外判,由大孟買市政機構(MCGM)負責招標,將一些處理垃圾的項目外判給私人公司。這些私人公司操控大量垃圾車車隊,以至政府愈加依賴他們處理垃圾問題。2000年,印度政府推行「都市固體廢物規例」,制定處理垃圾的準則,例如禁止垃圾車運載未分類的垃圾。然而政府欠缺財政及人力支援、官員推卸責任,以致MCGM無力監管垃圾車車隊將垃圾分類,又難以懲罰沒分類的住宅大廈。
「垃圾分類在1997年至2004年曾廣泛成功,當時的市政機構繫於救濟文化,鼓勵人民致力達至一種去中心化的垃圾管理。目前的政策將中心化的合約獎賞予經營垃圾車的私人公司,在垃圾場傾倒每噸廢物,私人公司就獲得多一分小費,這種做法推倒了以往成功的政策。」孟買研究機構ORF(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研究人員Rishi Aggarwal稱。
▋ 開羅垃圾回收 外判不如靠民間
垃圾城市的存在,實在比想像中多。埃及首都開羅曼什亞特納賽爾(Manshiyat Nasr)也有一個垃圾城,城內不少人世世代代都是以收集垃圾維生。雖然垃圾城環境差,但對於收集垃圾的人來說,這裏是他們的寶庫,而且他們的角色對於社會非常有貢獻,因為他們將近90%的垃圾回收,兼且收費廉價。基於衞生問題,政府近年引入海外回收公司,但政策不能取得用家及收集垃圾的人支持,反而造成反效果,令當地垃圾堆滿街。
另一方面,垃圾回收人士將近九成的垃圾回收,但外國公司收集的垃圾,只能回收兩成,其餘的就會棄置在公司私有的堆填區。2011年的世界銀行指,當地有0.4%至0.6%的國內生產總值因固體廢物政策不善而流失,估計開羅只有六成垃圾是真正獲「回收」,效率欠奉。
與其依靠海外公司的經驗去處理垃圾,政府的規劃政策似乎更為重要,規劃對城市發展與民生十分重要,政策須配合民眾生活模式,在追求經濟數字上的成功之餘,也應回歸基本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