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公開最新B-21轟炸機 具備無人駕駛功能

美國公開最新B-21轟炸機 具備無人駕駛功能
撰文:許懿安
出版:更新:

美國最大國防承包商之一諾斯諾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12月2日晚展示採用隱身技術製造的最新型戰略轟炸機B-21「突襲者」。從外形看來,它採用用利於匿蹤的設計。戰機預計2023年首飛,2026至2027年服役。

展示活動在位於加州帕姆代爾的工廠舉行,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出席了活動。在此之前,奧斯汀曾發推文稱之為「劃時代」事件。製造商自己將B-21「突襲者」定位為世界上唯一第六代戰鬥機。

Northrop Grumman稱,B-21「突襲者」將能夠抵達世界任何角落,攜帶核武器和非核武器,憑借完善的隱身技術突破最先進的防空系統。同時預計,將來還會向世界推出這款轟炸機的無人改進型。

該公司強調:「當要展示美國的決心時,B-21『突襲者』將站在一旁,默然待命。我們在為美國戰鬥機群提供一款集飛行距離、承載能力和生存能力於一身的先進飛機。B-21「突襲者」是威懾手段的未來。」

除了被展示的飛機外,還有5架此型戰鬥機處於不同生產階段。此型戰鬥機預計於2023年升空。

軍方表示,計劃採購至少100架此型戰鬥機,每架價格5.5億美元。五角大樓在2023年至2027年為B-21項目預留超190億美元。

B-21轟炸機將首先開始取代老化的B-1B轟炸機。預計B-21轟炸在2030年達到初步作戰能力,並可攜帶核武,包括正在研製的遠端防區外巡航導彈(LRSO)

三款中國第六代戰機曝光 五角大樓緘默 美國第六代機去哪了?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先是中國兩款未知型號的第六代戰機,近期又有媒體爆出,衛星圖曝光瀋陽神秘第三款原型機。而這半個月來美國五角大樓保持緘默。據路透社報道,五角大樓宣稱不會回應中國新戰機亮相一事,「能提供的已經在《中國軍力報告》中說了」。一個解讀就是美軍「一切盡在掌握」,另一個解讀就是「我們也不知道」。

有趣的是,近日來美國空軍B-21「突襲者」隱身轟炸機測試進度取得進展消息被不斷釋放。報道稱,目前已有3架B-21參與飛行和地面測試。這款被視為美國空軍「未來遠程打擊能力基石」的轟炸機,由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製造,旨在滿足現代戰爭需求,並將取代老舊的B-1和B-2轟炸機。重點來了,在2024年年初,格魯曼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作為世界上第一架六代飛機,B-21將會是美國未來空中力量支柱的一部分。這就讓人多少有些迷惑,B-21怎麼會是第六代機?

美國空軍新式隱形轟炸機B-21突襲者2023年11月10日在加州首飛(Reuters)

查詢信息可知,美國空軍於2007年開始了「下一代空中優勢」,即NGAD項目的相關研究,被認為是六代機研製的初始階段。2010年美國組建了第六代戰鬥機辦公室,正式啟動第六代戰鬥機的概念研究,2018年美國國防預算中首次為該項目編列經費,標誌着第六代戰鬥機研發進入實質性階段。2020年9月,美空軍試飛第一架全尺寸飛行演示機。2022年9月,美國防部發佈「下一代空中優勢」戰鬥機項目技術成熟度評估報告,宣佈該項目即將進入工程製造與開發階段。有消息稱,2023年已有3架「下一代空中優勢」戰鬥機的全尺寸飛行演示機進行了試飛。同年5月,美空軍正式啟動「下一代空中優勢」戰鬥機項目招標工作,標誌着第六代戰鬥機即將進入全面開發階段。但意外的是,在2024年7月,據據美國《航空周刊報道,美國空軍部長肯德爾(Frank Kendall)在英國皇家國際航空展上透露,美空軍已暫停「下一代空中優勢」戰鬥機(NGAD)項目並進行重新審查。

中國除了先前曝光的殲-36(見圖)和殲-50第6代隱形戰機外,美國衛星照顯示,還有一款新型6代戰機。(微博)

「下一代空中優勢」戰鬥機是美空軍面向未來空戰需求開發的第六代戰鬥機,被視為美空軍優先等級最高的項目之一,原計劃於2035年左右服役,屆時將成為美空軍下一代主力空中優勢戰鬥機。美國軍方對該項目寄予厚望,將其定位為贏得未來「大國競爭」的空中利器。美空軍高層的這一表態立即引發外界眾多討論與猜測,也讓美空軍第六代戰鬥機項目發展前景變得撲朔迷離。

《中國國防報》分析認為,導致美空軍「下一代空中優勢」戰鬥機項目暫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疑中國「六代戰機試飛」影片曝光。(微博)

其一,成本高昂,難以為繼。「下一代空中優勢」戰鬥機據悉採用大量先進技術,單機成本接近3億美元,幾乎相當於F-35戰鬥機的3倍,成本遠超預算,使其成為史上最貴戰鬥機。與此同時,美空軍還面臨「哨兵」洲際導彈和B-21「突襲者」隱形轟炸機等多個重要項目成本超支問題。考慮到這些項目是美軍「三位一體」核力量的重要支柱,無法削減預算,美空軍只能不斷壓縮「下一代空中優勢」戰鬥機項目的成本開支。

其二,創新不足,難以突破。美空軍寄望於第六代戰鬥機重新定義空戰規則。六代機需要在五代機「4S」標準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包括五大關鍵技術:超強隱身技術,高超音速飛行技術,人工智能集成技術,先進航電與通信技術和無人機協同作戰技術。然而,目前美空軍關於第六代戰鬥機的定義、戰術理念、性能指標等仍未定型,有關第六代戰鬥機的技術創新也未全部實現突破,戰術思想和技術可行性之間矛盾突出。

美國五角大樓公布解放軍殲-11戰機被美軍B-52轟炸機掛載的「狙擊手」吊艙拍攝畫面。(微信公眾號/空天力量)

另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如美國海空軍對六代機的需求存在明顯差異,海軍強調艦載兼容性、遠程打擊能力及對海攻擊效能。而空軍則更強調空中優勢作戰、穿透敵方防空網及網絡戰能力,這種差異會產生設計方案上的分歧,難以定型。還有傳統研發模式面臨挑戰,項目管理混亂等原因。

F-35是美軍王牌機種。(視覺中國)

過去以F-22、F-35為代表的美空軍第五代戰鬥機,從研發到裝備用時近30年,形成機動性、航程、載彈量和傳感能力「面面俱優」的單一超級武器裝備。但在進入信息化、智能化戰爭時代,戰場控制從過去注重單一武器平台的性能,逐漸轉向注重整個作戰體系的效能。同時,近年來快速發展的無人作戰力量,如「蜂群」「忠誠僚機」等強勢介入戰場,通過分佈化、模塊化和組合化方式,進一步增強作戰體系效能。在這一背景下,通過快速提高體系化對抗能力獲得更有效的空戰系統,成為研發下一代作戰平台的關鍵因素。美軍暫停「下一代空中優勢」戰鬥機項目,或許是認識到僅憑第六代戰鬥機無法繼續擁有「領先對手的絕對優勢」。

圖為網傳影片中,一架中國戰機在四川省成都市上空飛過。影片經路透社核實為真實,惟拍攝日期無法確定。(Reuters)

中美的新一代戰機競爭,中國似乎有後來者超車。但有兩點,其一,中國率先出第六代機的背後,是綜合國力的穩步提升、國家層面的穩定投入,以及好幾代科研人員的辛勤投入,中國才能在短短幾十年內,從美國不屑的軍工弱國,完成跨越式發展,一躍成為全球頂尖軍工強國。但這也無須狂妄,其二就是儘管美空軍為「下一代空中優勢」戰鬥機項目按下「暫停鍵」,但在霸權思想和進攻性軍事戰略的影響下,美軍追求壓倒性空中優勢的目標不會動搖。也就是中美在軍工領域的競爭,也不過是剛剛開始。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