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瑩稱亞洲處理分歧方式為全球提供經驗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應印尼外交政策協會(Foreign Policy Community of Indonesia)的邀請,中國前駐英國大使傅瑩11月5日參加了線上舉行的全球智庫大會(Global Town Hall),並圍繞當前的國際局勢發表視頻講話。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知新話》

「隨着各種安全危機和軍事衝突不斷出現,我們開始感受到地緣政治邏輯的回歸。」談及當前的國際局勢,傅瑩表示,「地緣政治」這一概念近年來再度成為描述國際行為的熱門詞彙。例如,歐洲因美國領導的北約與俄羅斯在地緣安全上的衝撞而陷入嚴峻的地緣政治衝突。

除了愈發緊張的歐洲局勢,傅瑩還談到,美國試圖挑起對華「戰略競爭」,亞太地區也面臨重返地緣政治衝突前沿的風險。

這種以「地緣政治」為中心的邏輯和話語值得我們警惕。回顧工業化早期的歷史,傅瑩說,地緣政治的邏輯為擴張主義提供了理論依據,一些國家為控制更大地理空間和獲取關鍵資源而爭鬥。而地理空間和資源都是有限的,隨之而來的是勢力範圍的爭奪和零和競爭的不斷上演,甚至釀成世界熱戰和冷戰。

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GettyImages)

基於此,傅瑩拋出一個問題:我們是否有辦法超越地緣政治思維,繼續實現共同繁榮?傅瑩緊接着提出,世界來到關鍵的十字路口,亞太地區可能需要先期做出選擇。她表示,相信亞洲大多數國家都希望維持和平、繁榮的勢頭,不願被迫「選邊站隊」,更不願讓以經濟發展為優先事項的地區議程被軍事和安全分歧主導。回看亞太地區的近期歷史,傅瑩表示,亞洲成功的關鍵在於各國致力於合作謀求共同的經濟利益,通過談判解決安全關切而不是訴諸對抗。各國培養起來共同安全的意識,建立起縝密交錯的對話網絡,包括政治安全溝通機制和功能性合作架構。

「我們稱之為以東盟中心地位為基礎的『開放性區域主義』。亞洲處理域內分歧的方式為世界提供了寶貴經驗。」以南海問題舉例,傅瑩表示,今年是《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簽署20周年,據了解「南海行為準則」已經進入文本的審讀和新一輪磋商。

在發言的最後,傅瑩呼籲,我們應該超越狹隘的地緣政治思維,以地區團結應對外部不確定性,以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合作促進世界經濟復甦。

南海爭議:圖為2021年2月2日,廈門和台灣之間的景色。(Getty)

11月4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回答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提問時,也談到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簽署20周年。趙立堅表示,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20周年的成功實踐,充分證明了中國和東盟國家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有智慧處理好南海問題。

此外,談及近段時間重要的區域性、國際性政治議程,傅瑩表示,東盟即將迎來它的「高光時刻」——東盟峰會以及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將於11月8日至13日在柬埔寨金邊舉行、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將於11月15日至16日在印尼峇里島舉行、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峰會將於11月18日至19日在泰國曼谷舉行。

「東盟將向世界展示其團結地區各國的堅定意願和能力,為疫後復甦提供新動能。」傅瑩談到。

據悉,11月5日的全球智庫大會由印尼外交政策協會(FPCI)與多國智庫攜手舉辦,今年的主題為「在分裂世界中保持和平與發展」。此次大會是一場馬拉松式的時事討論會,將持續15個小時,邀請世界各國領軍人物,圍繞全球重點事務展開對話與討論,旨在為各國共同應對全球挑戰提供一個獨立、開放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