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慧思當選英國首相 對華立場更強硬 中英關係料進一步轉差
英國外相卓慧思(Liz Truss)贏得執政保守黨投票成為黨魁,將接任約翰遜(Boris Johnson)成為新首相。她的強硬對華立場可能會讓中英關係進一步轉差,加劇多年升級的緊張局勢。
能源價格飆升、國內經濟挑戰雖然一直是在過去的8個多星期選舉論戰中的最重要話題,但不論是卓慧思還是對手辛偉誠(Rishi Sunak),都同時對中國表現出強硬立場,反映這會是保守黨外交政策的共識。
英國媒體早前報道,卓慧思將在上任後,將承認中國在新疆針對維吾爾少數民族實行「種族滅絕」,甚至提升對中國認識為「迫切威脅」,比美國走得更遠。
自北京鎮壓香港民主派人士、疫情以及對俄羅斯入侵的矛盾態度以來,英國人對北京的信任一直在下降。據智庫英國外交政策集團(British Foreign Policy Group)在俄羅斯入侵前進行的年度調查,中國崛起被認為是英國公眾的第三大安全威脅,僅次於氣候變化和恐怖主義,接近一半的受訪者認為俄羅斯和中國是同樣危險的競爭對手。
但面對國內的生活成本,分析人士懷疑她在擔任首相後能否保持強硬。俄烏戰爭導至能源價格飆升,英國通貨膨脹率處於40年來的最高水平,截至7月的12個月內已達到10%以上,英格蘭銀行預測今年可能達到13%。
倫敦國王學院歐洲政治和外交事務教授梅農(Anand Menon)表示,所有首相都必須意識到,要在外表強硬與貿易之間取得平衡。
「在生活成本危機前,首相需要盡能力保持國家經濟運轉。中斷與中國的貿易不是好方法。」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研究員伯威爾(Frances Burwell)則表示,提升中國威脅等級無須改變可以出口到中國的東西,或影響對中國投資在經濟中發揮的作用。
卓慧思呼籲建立一個「自由網絡」以促進與「志同道合的國家」合作抗衡北京與莫斯科。但伯威爾表示,在烏克蘭戰爭前中國和亞洲事務優先次序可能會下降。伯威爾認為烏克蘭才是英國成為首要的外交政策重點,同時若沒有強勁的經濟,英國作為合作夥伴的實力將被削弱,限制其處理外交和國防政策問題上的能力。